楚君归站在山巅,看着一座巨大的金属柱缓缓竖起。这根长达千米、直径五米的巨柱被立在一座海拔千米的小山峰上,本来就已经靠近风暴云层,等它完全起竖后,顶端距离风暴云层也就不足百米,任何天气变化,都会让它直接插入风暴云层。
竖起金属长杆之地,已经建起了一座小型基地,围绕着巨柱底座的是一圈圈的储能柜,数量超过千个,在内外圈储能柜之间,则移栽了数万株双叶树,远远望去就是一圈环形的树林。
巨柱终于立起,随后底座合拢,在最后一次自检后,楚君归点了点头,底座就响起了轻微的蜂鸣声,巨柱徐徐升高,又向上挺了十几米才停下来。
巨柱上方,风暴云层一反常态的平静,过了许久,才有一道细细雷电射下来,小心翼翼地劈在巨柱顶端。
这道细细雷电也让巨柱通体缠满电火,随即大量流光电火冲入底座,沿着数十根足有半米粗细的巨大管缆分散,涌入周围的储能柜。第一排的储能柜瞬间全亮,随即后面的双叶树刹那间挺拔,叶子全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生长。而后排的储能柜也开始点亮,只是亮度暗了些,只有全亮时的一半。
楚君归抬手下按,巨柱又降了10米。片刻后,又是一道细细雷电射下,于是全部储能柜都满了。
储能柜全满后,巨柱就开始下降,一直降了几百米,风暴云层中也不再有雷电落下。大批工作兽这时上前,将一个个满载的储能柜拆走,再换上新的。
现在数据已经汇总到楚君归这里,光是这么一座供能基地,就相当于100台动力炉全功率不停运转。而且这只是试验基地,储能柜的数量只是预定规划的十分之一,真要是全功率运转,只是一个供能基地就能支撑一座百万人口城市的能量需求。
直接向风暴云层拿能量,果然比动力炉这种间接利用能量的方式要生猛得多。不过这也是因为那头回到风暴云层的庞然大物在暗中照顾,否则直接探入风暴云层的话,别说5米、就是直径50米的金属柱也能给瞬间融了,顺带把地面一切人造建筑还原。
巨柱升升降降,来回几次之后终于确定了合适的高度,就此固定下来。每隔10到15分钟,风暴云层中就会有一道雷电射下。而工作兽们则开始在第二圈储能柜外移植更多的双叶树。这些双叶树通过能量缆线吸收能量,生长速度是正常情况下的几十倍,一般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采伐收割、提炼勒芒晶粒了。
等到基地完全建成,会有内外四圈的储能柜,栽植双叶树超过百万棵,而这只是一个基地而已。
虽然说能源一直是楚君归的根本优势所在,但是一下子扩到了这么大,反而让楚君归有些不适应了。一座基地是没什么,但是以光年现在的产能,几天时间就能建起一座供能基地,这样的基地多来几座,能量会多到连炼土都用不完。
一时之间,连楚君归都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挥霍这些能量了。能消耗能量的方式暂时就那么多,这就好比一个人再怎么胡吃海喝,想要硬生生吃掉几个亿,也是绝无可能一样。
新增的能量,对战局并没有根本性的改观,因为面对的敌人实在是太强大了。这几天的战斗之后,楚君归发现对面又多了几个陆战军团的番号,而且许多装备已经加装了更加适应4号行星环境的挂件。
光是从部队番号来看,联邦投入到行星的陆战部队已经达到30万,并且不排除还会继续增加。至于装备改造,则是意料中的事。
以前在威廉那几个年轻将军的时代,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兽潮,当时联邦并没有为这颗行星专门研发装备的动力,经济上更不划算。所以联邦部队才在研究出一系列本土化设备的楚君归面前一败再败。
但现在联邦已经投入了几十万的地面部队,更是有一整支舰队驻扎外空,自然就会为4号行星开发专用设备。随着一批批专门设备的开发和投入使用,可以想见,楚君归的装备优势会迅速缩水,仗也会越来越难打。
好在道哥够肥,吃得多长得也快,还能切上很久。
楚君归没有留下来看供能基地的收尾,返回了临时基地。十几辆方舟围成一圈,中央是展开的联邦登陆舰,这就是如今光年的临时基地了。除了三辆用作火力支援的方舟之外,其余都已经全部功能化,变成了一座座移动工厂。好在缴获了大量联邦登陆舰,这才让楚君归手头有了足够的运载能力,得以把前面基地的大部分设备和物资运出来。
现在只要有半天功夫,这座临时基地就能重新转入移动模式,然后以时速80公里的全地形模式进行转移。
在其中一辆方舟上,还装着整套的战兽培育设备,就是道哥当初用过的那种设备。这是风暴云层中的那个大家伙给楚君归的另一个礼物。只不过和从风暴云层中直接汲取能量相比,这个礼物的意义其实就很有限了。
现在人类在生命科技上其实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比如楚君归现在用来制造工作兽的那些培养设备,效率就不比战兽培养设备差多少,而且因为完全掌握了原理,所以还可以不断改进,并且随意扩大规模。所以道哥当初用的那些设备其实已经没什么用了,只不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