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打马进宫的郑和因为过于震惊没注意看路,马撞翻了一个小贩的摊子。 小贩看着被掀翻的摊子,骂骂咧咧找郑和赔钱。 此时的郑和仍一脸懵逼,他机械地掏出一锭银子赔给小贩,恍恍惚惚地牵着马走了,甚至都忘了上马。 就连小贩在后面喊他,他也没听见。 小贩疑惑地挠了挠头, "这人怎么回事?找钱都不要。" "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官,还能在乎这点小钱,给你你就拿着。" "俺看那人好像是前阵子圣上刚封的内官监太监,他经常出入清江督造船厂,俺去清江探亲的时候见过两回。他似乎姓郑,那的人都叫他郑太监。" “他该不会就是天幕说的郑和吧?”小贩恍然大悟,又看了一眼郑和离去的方向,“长得确实一表人才,完全看不出是个太监。" 洪武时期 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大明皇宫。朝臣们恨不得堵住自己的耳朵,这都什么事啊! 已知燕王不出意外将是下一任皇帝,现在却给他们听燕王爱女和手下宠宦的二三事,这…这是他们能听的吗? 后世人也真是的,编排谁不好,偏要编排燕王爱女,大明公主,这不是坏人名声吗?将来燕王爱女长成,可怎么选驸马哦! 众人眼中闪过一抹同情。 朱元璋已经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了,公主和太监?后世还真敢想!没了子孙根的太监连男人都算不上,也配?他大明的公主在怎么着,也不至于落到这地步吧? 朱元璋气得眼睛都红了,“后世简直将我大明的脸面放在脚底下踩!太过分了!”之前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大闹皇宫、行刺皇帝已经很过分了,没想到后世连他们大明的公主都不放过。 岂有此理!他好歹也算他们的祖宗吧? 朱元璋气得来回踱步,转头看到朱棣更加来气了, “老四,你怎么教的女儿?还有那个郑和又是谁?" 朱棣: "……" 朱棣也很无奈啊,他的小女儿现在才七岁。七岁的孩子懂什么? 至于郑和,他从小净身入燕王府,颇受姚广孝青睐,姚广孝还说日后收他为徒,让他继 承衣冠。 郑和常年受佛法熏陶,颇有佛性,和您老当年身在佛门六根不净可不一样,他是身在红尘,六根清静,又净过身,怎么可能会流连男女之事。 定是后世胡扯。 “父皇,儿臣的智明才七岁——”朱棣刚说完就见朱元璋瞪着一双圆眼,大有‘你再说一句试试’的威胁意味。 朱棣将到了嘴边的话改成: “儿臣和王妃定会严加管教女儿。”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 “你们几个也是,给女儿挑选夫婿的时候上点心。少给后世留下胡编乱造的机会。”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正在喝一杯用后世的冲泡法冲的茶,味道虽然不如汉朝的煮茶浓郁,但是入口微涩,齿颊留香,回味又有一份甘甜,越品越有味道。 关键还提神醒脑,喝了几回后,刘彻再也不想回去喝汉朝的茶汤了。 这会,他正悠闲地吹着茶碗中漂浮的茶叶,突然听到郑和是太监,他不以为意地挑了挑眉,这有什么好说的,太监不就是一种官职名称吗? (注:太监这个词在辽代才出现,那时候是一种官名,明朝时太监才和宦官有了联系,但明朝的太监也是官名,是宦官的一种品级。而且宦官在东汉之前,也是一种官职,东汉后,宦官才是太监的统称。 而公公这个词,是清朝才出现的。) 直到听到“宫刑”两个字,刘彻才反应过来后世的太监就是受了宫刑的阉人,所以这个郑和是个阉人??? 刘彻像是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眼睛瞪得老大,他错愕道: “朕没听错吧?天幕说郑和是男主?"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刘彻忽然觉得手里的茶不香了,连喝茶的心情都没了。他眉头紧皱,越想越气,将手中茶杯重重置在桌案上。后世怎么回事,连阉人都能当主角,却没有他的份! 别说心高气傲的刘彻了,就连大臣们都无法接受,之前天幕说的小说主角要么是王孙公子,要么是名将名臣,他们还能安慰自己是不够格,结果现在来一个阉人? 这不是说他们连阉人都不如吗? 众人:“……”&a;*&a;%¥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有些意外, “郑和居然是宦官?明朝的宦官这么厉害 的吗?”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臭名昭著,李世民时常引以为戒,下诏内侍省不设三品官,就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