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曾记载:“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从细微之处而见众生万相,即为万法自如。
玄奘法师当年踏过巍峨的高山,险峻的雪岭,绵延的风壤,成片的翁郁,还有那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
他走过生死长河,渡过幽夜巨海,以己身为舟楫,化黎明之灯炬,无惧艰难险阻,西行取经。
一生尽一事,一事尽一生,正印证了大乘佛法里的“渡己,渡众生”。
但鲜有人知晓,当年的玄奘西行,并非奉旨出行,而是偷渡。
异宝袈裟、紫金钵盂、通关文牒、敬酒惜别……这些西游中所描绘的后世之人所熟知的盛景,全都没有,全都是假的。
真正的玄奘,只有一匹瘦马,一双布鞋和一纸阻止他出行的政令。
那时边境突厥作乱,唐皇下令加强戒备,禁止私自出行。
以大唐律令之严,偷渡国境者,只有死路一条。
可玄奘法师还是去了。
盛唐之外,八百里瀚海荒无人烟,手持长枪利刃地守卫布满荆途,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十七年后,贞观十九年的正月,玄奘法师载着六百五十七部经书浩浩归来。
长安都城‘道俗奔迎,倾都罢市’,偌大的城池,香烟袅袅,处处可闻佛法清音。
那是一场佛法的盛举,亦是一个王朝的盛世。
而如今的和济大师又与玄奘法师何其相似。
一位渡佛法,一位救世人。
他们皆是一生尽一事,一事尽一生的纯粹坚韧之人。
颜水儿望向和济大师的身影满是敬佩。
她心中无比坚定地相信,和济大师之名,也一定会如前世的玄奘法师一样,流传后世,经年不衰。
成为又一个鼎盛王朝曾经璀璨过的象征之一。
她恭敬的双手合十,虔诚地作了一个揖,便转过身去,不欲打扰。
谁知,一个小和尚模样的人叫住了她,并向她道了声佛偈。
“阿弥陀佛,施主可是云舒国的云岚公主?”
颜水儿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点头应道。
“是我,不知小师父是……?”
小和尚的面容还很稚嫩,面对她的疑问还有些腼腆的害羞。
他似乎是下意识的想伸手摸摸自己光溜溜的圆脑袋,后又似想起了什么,强行忍住收回了手,只是脸上的神情也变得有些闪躲的不好意思。
“小僧、小僧是前几天才剃度出家的僧人,因仰慕和济大师善行,便想随其身后修行。”
“和济大师让小僧给公主带一句话。”
“哦?”
颜水儿下意识地看向不远处已经被北境百姓包围簇拥起来的和济大师,眼中闪过一抹意外的神色,却还是有礼貌地道。
“小师父请说。”
小和尚双手合十:“和济大师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望施主能坚守本心,早日破除眼前迷瘴,阿弥陀佛。”
说完这句话,小和尚便离开了,只留下了颜水儿站在原地,凝神思索。
“一叶障目……破除迷障……坚守本心吗?”
颜水儿有些失神的喃喃道。
和济大师这句话,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她被什么东西的表象给迷惑住了吗?
还是说……
“公主殿下,出使国书已受理,大雍太子殿下与贤王殿下正欲出关相迎,首辅大人请您尽快回去。”
追寻而来的侍女发出了催促的声音,扰乱了颜水儿的思绪。
她顿时有些懊恼。
刚才有那么一瞬间,心脏猛烈地跳动,答案呼之欲出,几乎已经到了嘴边。
直觉告诉她,那就是和济大师所说的真相。
可突然被这么一打岔,那点一闪而过的灵感瞬间就没了踪影,任凭她想破头也再找不回来了。
颜水儿叹息一声,终于不再强求。
或许这就是佛法中说的,机缘未到吧。
哪怕有和济大师给她点化,她也没能更快地勘悟出来。
大约是还少了一些助力?
颜水儿一面自我安慰着,一边跟随着侍女回到了奢华的公主轿辇内。
随着浩浩汤汤的队伍,去面见大雍国的太子与贤王殿下。
整个面见的过程都很和谐,两方人马也都笑得和善。
大雍国的主要交谈人是素有贤名的贤王,而云舒国这边则是一直在处理政务的首辅崔宏。
秦桓和颜水儿两人,各自作为对方队伍中不可或缺的象征者,遥遥相望,静候在旁。
两人都像是第一次见面一般,颜水儿的眼中带着点陌生的好奇,而秦桓则是面容淡漠的冷峻,像是不容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