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特意交待了,让你不用去。”
宁夏回城这几个月,只去过外家一次,外公外婆身体健康,一个上班,一个退休了在家糊火柴盒,劈莲子芯,就想给儿子一家多存点钱。
凭心而论舅舅不是个坏人,但是呢,一把年纪还想着玩,干啥啥不行,吃喝玩乐第一名。结婚之后,生了个儿子,成了老俩口的新宝贝,一家三口全靠两个老人养。
宁夏过继的事,在他们看来,是家丑不可外扬,嫌丢人,所以好长时间都不愿意迈进红星机械厂一步。至于为什么觉得丢人,宁夏想不明白,也懒得去想。
看到来信的地址,宁夏心中一跳,摸了摸厚度,似乎不是退稿。
时间倒回到小苏眼睛发直,被同事叫回魂的那天,她一个激灵回过神,抱着书稿就冲进了主编办公室。百废待新,有找回来的老员工,但大部分是新招的,没那么大的规矩,大家想的就是怎么让出版社恢复生机。
“怎么了小苏?”主编在审核编辑交上,可以复审的稿件,说实话,目前为止,没有一本让他眼前一亮的。说都够不上出版标准倒也不至于,简单来说就是平庸之作,出不出就那么回事。
出版社比任何地方都适用于二八定律,一年出版百八十本,但真正能赚到钱的,可能不到二成。但只要能出一本头部小说,那靠这一本书,有可能养活一个出版社,这绝不是开玩笑的话。
为了一炮打响,主编迫切需要一本足够亮眼的小说,现在社里四处邀稿不说,编辑更是没日没夜的埋头审稿。可惜,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本,达到主编心目中的标准。
“这有一本,您看看,太,太,太难以置信了。”
主编随手接过,觉得小苏的神色太夸张,暗想可别跟上回一样。
上回小王递上来的稿子,纯纯抄袭的国外译作。幸好被他一眼看出来,不然传出去就成了他们时光出版社的黑历史,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
当然,小王也被罚了当月奖金,勒令他利用休息时间,尽快提高阅读量。再发生这种事,严惩不殆。
看到一篇英文介绍,主编不像小苏那么惊讶,在平京能熟练掌握英文的人,可太多了。翻开正文,嗯,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无论是细节还是历史,都仿佛从那个年代的大不列颠走出来一样,的确不是华国目前的作者能写出来的调调。
再往后看,无论是气氛的营造还是人物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紊的出场,松驰有度,条理分明。
“不是抄袭就是捡到宝了。”主编谨慎乐观,按他的阅读量来说,这种级别的小说只要翻译到华国,他不可能错过。
“没写完啊。”翻到最后,发现稿件只有一半,最后一页作者说明还在创作当中,因为家人不喜欢她从事文字工作,所以将全权委托给自己的一个远房亲戚,并且信件也要通过她转寄。
如果不看正文,只看介绍,主编连眼皮子都不会抬一下,什么归国华侨,什么这个那个,诡计多端的作者他见的多了。为了出版,他们什么话都编得出来,毕竟能写下几万几十万小说的人,编点瞎话那不是信手拈来。
但加上正文,却让他信了七分,毕竟这种腔调的小说,包括合理安排每个人的身份,符合每个人身份的衣着和说话方式,这些细节,不是真正在国外旅居过,根本不可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哪怕是留学生,没有真正融入他们的社会,没有真正了解他们的历史,几年时间,都不可能达到作者这种细致入微的地步。
另外三分,主编则是需要证明,这本小说真的是原创。
是不是原创,也好查询,找专门翻译国外小说的出版社问问就是了,如果有原著绝不可能默默无闻。
这么一来二去,宁夏直到今天才收到这封信。看了一眼窗外,从她回来时的夏天,已经到了秋天。
小苏在信里热情的称赞她的小说令人耳目一新,出版社已经决定出版,不知道剩下的篇幅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宁夏打开抽屉,剩下的稿件就躺在里头,不久前刚刚完成。
“吁。”宁夏深深吁出一口气,她寄出稿件其一是希望出版,其二也是借出版社的博闻广记,看看这个世界,是不是真的没有这本小说。
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她用来试探的石子,这本书足够出名,年代也足够早,只要这个世界存在这本书,出版社一定知道。
现在她可以肯定,宁安悦所处的世界不是自己这个世界的未来,而是平行空间。大致的发展水平和过程可以参考,但具体事件就不用了。尤其是一些投机事件,万万不可参考。
下午将稿件寄出,然后拿着高考报名表去找厂里签字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