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而这个理论作用在个人,就是那句“背叛只有零次和一万次的差别。”
当一个人从未犯错,那么他就会努力避免犯错,那是一种心里上的“完美感”,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好的,优秀的,所以也会努力维护这种优秀。
而当一个人翻过一次错误之后,那种“完美感”被打破,再面对同样的问题,那么底线就没有那么好坚守了。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而使得最后的结果越来越严重。
所以在娜恩那件事之前,王太卡心里对自己的底线有清楚的界线,不会越雷池一步。在关键时刻会自己警醒。
可娜恩那件事之后,王太卡虽然不是主观主动,却也铸成大错,造成了事实上的错误。所以当这一次再面对帕尼的时候,原本的底线就有些难以坚守了。
因为自己已经犯过一次错误了,那么犯错一次和犯错两次,好像也没有区别了。
当潜意识里出现这种思维的时候,意味着就是堕落的前兆。所以王太卡潜意识里想到这些,就失去了原本的警惕心,最后放任自己,一错再错。
王太卡也终于明白了黄东成的真正打算了!他并不是想让王太卡和哪个女偶像有什么矛盾,想借此抓住把柄。黄东成的真正目的,就是借助破窗理论,给王太卡一个心理上的漏洞。
既然有了漏洞,那么犯错是早晚的事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黄东成给王太卡破个例,有了第一次破例,那么后续无需黄东成对王太卡算计什么,王太卡自己就会犯下大错,比如现在!
这种事情听起来很荒诞,但这就是心理学的可怕。人的底线就是这样一点点的被拉低,一步步的妥协,最后被欲望变成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怪物。那些贪官污吏、邪恶罪犯,谁都有这个经历。
收受贿赂,有了第一次就停不下来。犯了罪后就一错再错,杀了人反正也是死不在乎多拉几个垫背!
这就是人性,人性本恶!而黄东成本来的目的,就是想把王太卡拉下水,让王太卡也变成他那样的人,堕落成地狱里的恶鬼。
王太卡想明白了过往,一下子就坐蜡了。帕尼看着王太卡脸色苍白,咬咬嘴唇。没有离开,而是扶着王太卡坐下。
“我帮你擦擦额头的血吧。”帕尼找出纸巾,帮王太卡擦着额头。
王太卡则是在发愣,心里在发寒。如果不是他精通心理学,他估计做梦也想不到,一切居然已经在娜恩那件事之后就决定了。
王太卡不是没有过防备。娜恩那件事本质上说,很难说是背叛。王太卡忍到了娜恩主动,再加上药物的影响,所以他并不是主观行动者。
这也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行为。弗罗伊德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则是潜意识。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它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人却没有觉察到。
王太卡是一个爱揣摩心思的人,他说过自己喜欢感情中有人干涉,所以他也不会去干涉别人的感情。
同理,王太卡是不可能接受有人背叛他的,而王太卡本人也不会背叛别人,这其中也包括充儿。王太卡是不会背叛充儿的,这是他给自己下的定义。
所以当娜恩这件事成为既定事实之后,王太卡潜意识把娜恩的那件事,认定为因为被害的被动事故,而不是感情上的背叛。
人都是会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潜意识里也是如此。这就是当你遇见自己办错的事情时,大脑里总是会觉得,这件事错的不严重,这件事的错的原因不能全怪我,这件事错的也有其他不可控的因素。这样一来,你心里就会好受很多,觉得这件事自己好像真的没错。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有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但自己还不自知。
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并不完全是坏的,这是一种心里的自我保护机制,同时这也会让人有积极向上的效果。
从道德层面看,多数人都会说自欺欺人是不对的。但是不管自欺欺人的行为可不可取,我们期望所有人都能一定程度上欺骗自己,因为这是有好处的。但是又希望欺骗自己有个限度,因为这是要付出代价的。
很多成功人士,都会欺骗自己。在自己失败或者不行的时候,欺骗自己可以成功,欺骗自己可以翻盘,欺骗自己可以逆转。有人称之为励志,可本质还是自欺欺人。
但聪明人的自欺欺人,是给自己一个信心,用这种办法让自己恢复自信,然后脚踏实地的继续奋斗。但大多数的自欺欺人,给自己的不是自信而是自大,觉得自己早晚会成功,但什么都不去做。
事实上,任何一个走过困难最后成功的强者,都是会自欺欺人的。他们依靠欺骗自己换来了自信和动力,最后才迎难而上,获得成功。
所以自欺欺人不是程度越大就越好的,虽然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