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也不待众人反应,便开口问道:“须贻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何解?”
这么猝不及防的一问,叫多数人都怔愣了片刻。
随后,穆空青心念急转,便知这是周秀才的入学考了,当下脱口而出:“‘须贻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出自《幼学琼林》卷二《兄弟》,意为保同胞情谊、同气连枝之荣光,不应伤兄弟之情。”
待穆空青答完,众人见周秀才抚须点头的模样,这才反应过来。
待周秀才再问:“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何解?”时,厅内众人便已有了准备。
这次率先开口的,是平日里最是寡言的穆云安:“出自《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
如此这般一问一答,周秀才共抛出了六题。
三道出自《幼学琼林》,两道出自《增广贤文》,一道出自《笠翁对韵》。
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背得最熟的,必然是初期识字所用的《三》《百》《千》。
可周秀才偏偏避过了这些,只问后头的内容,这便叫许多基础并不扎实的孩子慌了神。
六题下来,除穆空青外,只有穆云安、秦文启,以及另一个麻衣少年能第一时间开口,且顺畅地将题答上。
而穆云平可能是因为紧张,好容易答了一道《笠翁对韵》,偏偏还打了好几次磕绊。
穆空青倒是每题都能在心中悄悄答上,只是不知周秀才为何要来这么一出。
若当真以此的考核标准,那万一有些孩子学问扎实,只是不够机警,岂不是白白埋没人才?
穆空青正为穆云平捏了把汗的时候,却忽然听周秀才道:“你唤何名?年岁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