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不敢停(3)(1 / 2)

若他是神,那我就是神,他是上帝,我就是上帝。  上帝思他我,他我思万我,  万我思上帝,上帝是归一  万我是我,他我是我们认知的一切,上帝是一切的认知总和。  那什么是道?  道是所有,上帝是世界对所有的认知,万物是万物对世界的认知,万物是我对万物的认知。  当我对死物完全认知,活物完全认知,那我就知道了世间的一切,然后我开始认知我没有知道的,那我就是上帝。  当一切全知后,了解未知,就是上帝。  那我或者说我们,不对,是所有生命,就是上帝,所有的生命是细胞?基因?这只是人类研究的认知。  那也就是说,动物植物,有生命的东西不是上帝。  上帝就是人,因为这些事物都是人类认知解析出来的。  那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与动物的本质是什么?  动物与人都会思考,那为什么是人在解析万物。  明白了,是文字。  不对,文字不是根本。  到底是什么?  文字是人类创造的记载传递知识,也就是认知的工具,而动物没有。  不对,动物也有,蜜蜂可以用飞舞传递信息,老鹰可以把孩子推下山崖,教其飞翔。  有很多动物都可以识别信息素,人同样也有。  教师!  人区别于动物的就是在于人有教师,老师或先生,有这种职业在传递知识与认知,而动物没有。  这是根本区别。  人也能教给猩猩手语,让猩猩与人交流。  动物为什么没有教师?  动物有教师,老鹰把小鹰推下山崖这不就是在教小鹰吗?  明白了,动物都是教自己的孩子,而不去教别的动物,而人可以教任何人。  不对,人教任何人是需要钱的。在古代学知识非富裕即贵,而动物也有大型群体,也会教的。  是统一,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让人们学习的基数变大了,文字也相同,知识从只有秦国人看的懂,到所有人都能看懂。  而动物每个族群出了本能相似,没有统一的大型群体。  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一交换就有两个思想的道理。  本来统一后基数就大。  然后指数爆炸了,人类快了一步,在机缘巧合下,这一步,走起来就已经把别的种族的机会压死了。  强者愈强,弱者愈若。  这造就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  带入结论,人才是那个一,上帝只是一的各种代名词,我中土一是佛陀,是神,是仙。在西方一是上帝,是撒旦。  在别的国家可以是任何他们所信奉的任何东西。  任何的神话,最终的表现都是全知与全能。  我在此以上帝举例,仅因为上帝就是代表着全知全能,别国神话体系比较杂乱。  不要偏离重点,重点是什么是一,上帝仅代表一,一是人类的认知,人类能不能成为上帝。  我感觉还是偏了,先向下推吧。  既然人与动物的本质是基数大,思想在交换在爆发。  那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坏了,没有这种知识储备。  不是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吗,那青铜是秦朝用的东西,就以秦统一。  没错,一切从统一开始,知识爆炸,碾压了动物,那就从秦来算。  从秦朝到工业革命起码几千年,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仅两百年。  这种跨越相当于又一次指数爆炸,现在的人的认知与知识,与古代人相比如同人与动物。  我对于为什么两百年可以相当于之前几千年知识发展进程的无数倍,理解为是知识的流通。  我因此对中国之前的封建社会深恶痛绝,为什么是从唐代发明了这么多的东西,在我看来唐代没有思想上的束缚,知识在碰撞,思想在燃烧,升华才能有万国来朝的盛景。  虽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绝根基。  但在唐朝,只是儒术为大,百家的思想并未消失。但也只是生命的余辉,在发出了最后的璀璨后,只剩余烬。  在宋朝盛行孔孟之道一直贯通古今,在此道上出了太多圣人,把这条道站满了,开辟的新道也只是这条道的延伸。随着一个个圣人的思想法则,后来者要遵守的法则越来越多,从而摧残了思想,束缚了认知。  在修儒教,道教,佛教的人中,我只看见了高深的道行,却无护道之法,也无护道之器。  之后的朝代更加不堪,读书人把持朝堂,学的是四书五经,学成后,阶级固化,上升通道被掌控,想要改变阶层只能学那四书五经,没有别的认知与经历,绝大部分只是一个个认知被同化,思想被束缚的书呆子。  此时的西方,思想派系如百花齐放,层出不穷,在推翻与被推翻中成长,工业革命开始,快步发展,一个国家开始成立,收到各种教派的影响,百无禁忌,成长速度极快,其国内教派如今依然百种以上。  但道路杂乱,意味着野蛮。  在思想境界上,三教每一位道路的先驱者,都能在那重立新派当教宗了。  我感觉又偏了,我尝试拉回来。  我明白本质了,不是道争,也是基数问题,我想差了。  本质是思想认知的基数,在封建王朝统治的固话阶级中,只有读书这一条跨越阶层的通道,而能读的起书的,最低都是寒门,其余就是庶民,氓流,庶民氓流才是世界的基数,我算明白为什么电视剧哪些公主小姐,这么抗拒庶民。  思想认知都不在一个层次上,而走在道路上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又被圣人法则限制,思想认知总有局限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