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同,经济规模也不能同日而语,2023年,总资产上万亿的企业,不说二三十家,那也得有个十多家。
可在1986年呢?全国的经济总量也就才突破一万亿的规模而已,而到了四十年后,光是一个华润集团的营收就已经超过全国1986年的经济总量了。
但是呢,算账不能只看数字那么简单,1986年,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将近1:1,而在2023年呢,则是6.7:1。
1986年,一块钱的购买力,你到市场上,能买到好几斤肉、几十斤菜,甚至还能再换两条活鱼回来。而到了2023年,一块钱,打发乞丐的话,乞丐都的笑话你是个穷鬼,连个乞丐都不如!同样的道理,2023年,沈临风的企业,员工总数已经突破了3000人的规模,这还不包含外包人员在内。
可3000人规模的企业,在天海,仅仅只能算上是一家普通的中级规模公司,万人以上规模的企业比比皆是。
就更别说富士康这种,光一个分厂就能达到二三十万人规模的超级企业了。所以,一时半会儿,沈临风很难把办厂规模从2023年拉回到1986年。
因此,在他看来,一家才1000多人的企业,改制需要那么复杂吗?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嘛!
可实际上,牵扯的方方面面,各方利益的博弈,实在是太多,一旦国营性质从企业的经营中撤退。
首先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就是,那上百号行政编的企业员工应当如何呢?作为一个国企厂,有着事业编编制的员工,达到了六成以上。
而同时有着事业编和行政编双重编制的职工,也有一百多人。类似于马林这种性质,在厂里担任副厂长的事业职务,可在体制内,同时也是一个副处级。
理论上来讲,他是具备平调到金牛县政府担任副县长职务的理论可行性的。当然,只是理论上的可能而已,实际操作很难做到这种跨领域的平调了。
除非是他能在厂里立下绝对意义上的汗马功劳,比如,他把化工厂做成了全省前十的规模……
所以说,一旦国退民进,对于市政府来说,等于是直接多了一百多号需要岗位安置的编制内人员。体制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去哪里安顿他们呢?
能不能让他们留下呢?留下可以啊,但是得退出事业编,没听说过民企里会容纳事业编的职工。
可这种方式,职工们肯定是集体不愿意的,大家好不容易才拿到的编制,凭啥退出啊!
这是市政府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县里呢?县政府就甭问了,整个县能吃下一半人就已经很不错了!多出来的,还得靠市里解决。
这还仅仅是第一步呢,关系户的安排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以前吃大锅饭的时代里,主打一个就业,不在意营收多少。
到点上班打卡,有活干活,没活就回家休息,下午到点下班再回来报道,这种日子,一过就是几十年,一个岗位,爷爷传爸爸,爸爸传儿子。
真正意义上的把公司当成家,绝不是一句空口号。甭管有本事没本事,反正一家人整整齐齐待在这里混着就行了!
当计划经济企业转变为市场经济企业之后,首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营收,为了营收,就得裁撤冗员,精兵简政。
部队正在搞着大裁军,难道企业不也是这么干的吗?而且,沈临风已经开始干起这个活来了,只是,现在企业还没有完成彻底的改制。
他要裁人,必须得讲究一个师出有名,所以才会以反腐败为名,朝着业务部下手开刀!在这之前,也通过重新组建技术部为由,经过自己严苛的考察和筛选,裁掉了一大批在许自远“当政”的时期招募的职工,当然,他的所作作为,也被扣上了一顶“派系争斗”的帽子。
他的裁员举动,两拨下来,直接给县里创造了200多的失业群体,光是安排这些人的下岗再就业,就让县里忙得焦头烂额了。
可一旦彻底完成股改之后,沈临风就不需要再借助任何的派系争斗借口了,他会毫不犹豫地对全厂职工进行一个史无前例的“大清洗”!
所有水平和业务能力不达标的职工都会被集体清退,而这个清退的规模,沈临风曾经给王德发和市局交过底——一半以上。
也就是说,会有500名开外的职工被从中清理出去!这对各行各业都在起步中,还在探索经济发展路线的天海,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能不能承接住如此大规模的失业群体,如何把他们安排得满意,这份工作让谁来干,谁也得头疼!
其实已经有不少的干部和领导对沈临风这个人颇有怨言了,你是轻松简单啊,一句话,就把一半以上的人干掉!然后把烂摊子留下,转身就去收拾你的经济发展大计去了,让我们这些苦哈哈的人来给你擦屁股!讲不讲道理了!
当所有问题拿不出彻底解决方案之前,省里是绝对不会轻易给批复的,而市里只具备方案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