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如此。 小七垂下眸子,自进了兰台,许瞻一次也没有命她举炊。 她想起当时许瞻留下她的原因,不外是她能做点不一样的东西。但她做的吃食哪里比得上兰台的珍馐美膳,确如槿娘所说,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 她弃了苜蓿,不再说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好似也没有什么不同。 虽不见许瞻,许蘩倒是常带着雪狼来,来了便与小七一起饮茶叙话。 小七闲时便想,燕国民风彪悍,便是金枝玉叶般的公主所养宠物也与魏人不同。 小七从前在大梁时偶尔听关氏与沈母说话,说他们魏国的夫人公主喜欢养猫,猫比犬要温驯许多,一时大梁养猫之风甚盛。 由此可见,魏国多年不敌燕国,到底是不如燕人凶悍。但魏国上百年都不曾灭国,甚至是如今北方诸国中唯一能与燕国势均力敌的,这也恰恰说明了魏人坚韧的品性是深深烙在骨子里的。 再见到许瞻的时候,是在清明那日了。 魏国每至清明有插柳放鸢的习俗,民间有句谚语说是“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因而清明这日,魏人无论男女老少皆于髻上插柳,还要在郊外放飞纸鸢宴饮行乐,就连宫里人也不例外。 小七是魏人,即便如今身在燕国,也不想将来变成黄狗,便请槿娘帮她寻来竹篾和绢布。 槿娘听而不闻,她说燕人从不放什么纸鸢,他们只会策马去草原行猎,要不就下海去五洋捉鳖。还翻了个白眼,“要不说呢,燕人骁勇善战,哪里是只知寻欢作乐的魏人能敌的。” 槿娘是什么事都能拿来拉踩魏国的。 槿娘认为魏人只知寻欢作乐,小七却认为燕人是教化未开。 怎么不是教化未开,燕人身居北蛮之地,吃的大多是牛羊海鲜,但这里的女子竟连纸鸢都不曾放过。 不过槿娘话虽这么说,到底是寻来了竹篾和绢布,陪小七一起做起了纸鸢来。 扎牢骨架,在绢布上绘一双红鲤鱼,又以金粉描鳞,浆糊抹匀了糊于骨架,最后拴上提线,一只鲤鱼纸鸢便做成了。 她做的是金鳞赤尾黄河红鲤。 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 槿娘看不明白她的心思,初时虽然嘴硬,如今见了这一双红鲤栩栩如生十分可爱,顿时对纸鸢充满了好奇,硬是缠着小七再做一只。 小七兴致颇好,欣然问她,“姐姐想要什么花样?” 槿娘欢欢喜喜的,“我喜欢玉腰奴,你就做只玉腰奴。” 到底都是小女儿家,槿娘欢喜,小七也很欢喜,两人凑在一起,不到一盏茶的工夫便又做出一只玉腰奴来。 槿娘特意开了柜子换上嫩绿长袍,对着铜镜好生妆扮了一番,牵着小七的手便往西林苑去。 见小七在髻上插柳,她也有样学样,一边跑一边大笑,“你瞧,我穿着嫩绿的袍子,簪着嫩绿的柳枝,又放着鹅黄色的玉腰奴,像不像魏人?” 小七也欢喜大笑,“像!姐姐很像魏人!” 是日天朗气清,金鳞赤尾红鲤与玉腰奴在兰台上空高高地荡着,引得兰台诸人竞相驻足观看。 小七已许久没有这么欢喜了。若不是郑寺人一声断喝,这一日原该十分美妙。 “胡闹!” 小七心里一凛,循声望去,那郑寺人正阴着脸远远立着,“还不速速过来!” 若没有什么事,郑寺人是不会寻到西林苑来的,想必是许瞻回了兰台。因而槿娘见了郑寺人喜不自胜,匆匆扯回玉腰奴,先一步跑到了郑寺人跟前,“总管大人,公子可有传召槿娘?” 小七不敢耽搁,拽紧长绳便往回收纸鸢,越是着急那赤尾鲤鱼越是偏偏挂在了树枝上,绳子一拽,“砰”得一下竟断开了。 小七还想去捡,郑寺人却催道,“磨蹭什么!” 怕惹恼郑寺人,小七只得弃了纸鸢匆匆赶到郑寺人跟前,那郑寺人斥道,“没规矩!兰台是什么地方,容你们两个在这里撒欢!惊了公子的麋鹿,咱家可得叫你们两个吃巴掌!” 小七低垂着头,槿娘忙道,“总管大人息怒,只这一回。” 郑寺人也不再为难,只是从鼻子里哼出一口气来,“下回再有这样的事,罚你们去洗恭桶。” “是是是,再不会了!”槿娘连声应着,又娇媚笑道,“总管大人,槿娘都备妥当了,这就能去侍奉公子......” 郑寺人却没有接她的话茬,转眼盯着小七,笑道,“公子召姚姑娘去青瓦楼,跟咱家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