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500工程”计划发布,即“九五”期间,每年拍10部,5年拍50部精品影片的计划。这种明确的政策支持让影人信心倍增,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电影行业,电影人摩拳擦掌,纷纷以最饱满的姿态投入拍摄之中。
而才拿到金喵喵奖的茹争流,在每个人都认为她必将乘风破浪再接再厉的时候,选择暂停事业,前往M国进修。
这一年的茹争流已经36周岁,曾经学过的M语早就还给老师,为了出国学习,不得不进行语言恶补。在手续方面,王欢欢帮了大忙,就连茹争流到达M国之后,王欢欢也鞍前马后把她妥妥当当安置好直到入学才离开。
两人分别之时,茹争流拉住王欢欢的手,想说一些感谢的话,王欢欢抢在她前头,说:“谢谢你给我一个弥补内心缺憾的机会。”
茹争流:?
王欢欢坦荡荡:“当初我出国不辞而别,这让我一直有负罪感。后来我和我的心理医生谈论这件事,他认为当时我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那时我内心脆弱,总想逃避,排斥周围所有的人和物……谢谢你出现在这里,让我弥补了当初的遗憾,我终于可以放过自己,终于可以放下了。”
说完她戴上墨镜,拿出车钥匙,摆摆手,钻进跑车一溜烟儿跑了。
茹争流站在门口愣了好一会儿,恍惚觉得自己在一部M国电影里,刚才王欢欢说的都是台词。
周围的同学都是二十左右的小年轻,茹争流虽然恶补过一阵语言,但很多专业词汇一时半会儿也不太熟悉,而且不少教授讲课还有口音,这让她上课很吃力。没办法,只好用录音机录下来,回去一点点分析。M国的饮食又太油腻她吃不惯,道路也不太熟,处处都是烦恼,但她在这种磕磕绊绊里体会到了久违的新鲜感——日渐凝固的世界观在这种不断而连续的小刺激中逐渐激活,已经很久没有扩展的见识也在这种“不舒适”中逐渐增长。
茹争流在写给谷从跃的信中感慨:“我想了想,我现在在电影里表达给大家看的绝大多数想法都是读书那时候想法的衍生或者细化啊,其实我已经很久对这个世界没有新鲜看法了……这些天,我在各种不适应中拓展了认知的半径……切实感受到自己在成长。我快四十岁了,还可以这样成长,真好。”
谷从跃依旧会时不时打电话发短信给她,但没有写回信,茹争流以为他再也不会写信给自己了。但一个月后,她收到一封封面字迹陌生的国内来信,署名是谷从跃。
茹争流狐疑地打开这封信,里面的字迹确实是谷从跃的,写在一张肯基基餐垫纸的背面,非常潦草,还有不少涂改痕迹。他先道歉:“很抱歉没有时间回一封漂亮的信,只好在候机大厅里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了……”接下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回忆起自己留学时闹的笑话,跟她讲谷梦又淘气……最后感慨说,“收信和接电话短信完全不一样,我开心极了,你要是有时间,可否尽量多写些信来……”
这让茹争流久违地心动了,她像写日记那样,把每天的经历想法写下来,每隔一段就寄给谷从跃。谷从跃有时候会写一封很漂亮的回信,也有过只在纸巾上写几个字的时候,但从未间断。他们渐渐找回大学时通信的乐趣,只是这次茹争流在M国,谷从跃在国内。
谷从跃成功拿下银行大单,凤羽文化站稳之后,凤羽影视除了自制影视作品外,还尝试投资其他影视项目。
得利于政策的鼓励,这一年国内影视项目遍地开花,每个项目都缺钱,在谷从跃看来,就是遍地都是机会。他接触了多个项目,其中有部电影第一次接触他就认为非常厉害,待看完剧本和导演谈过之后,果断投资。这部电影已经拍摄到一半,因资金短缺被迫停拍,凤羽影视投资之后它才得以继续拍摄。
谷从跃得意洋洋地把这件事写在信里告诉茹争流,认为这部片子要是好好拍,一定能名留影史,“你得相信我的眼光”,“咱们以后也拍这么牛X的电影”。
茹争流一看到这片子的名字和导演,就知道谷从跃这笔投资打水漂了,但不得不承认他眼光是真的好。
这部讲述战争中小人物故事的电影在国内根本没拿到公映的机会,所有投资商都血本无归。但它在别国公映以后直接封神,确实是电影史上重要作品,而这位导演,也凭此成为新一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茹争流收到谷从跃信的时候已经距离他投资这个项目好多天,她等不及写信,直接打电话过去。
谷从跃已经很久没和茹争流通过电话,还以为她出了什么事儿,急问:“怎么了?”
茹争流听他气息不匀,才意识到这时候国内才六点半,谷从跃应该在练功。便笑道:“没什么,刚收到你信,忘记时差了。”
谷从跃索性停下来和老婆聊天,两人谈了几句各自近况,茹争流试探着问他给那部电影投了多少钱,听了数目之后默了一会儿,问:“你能接受什么程度的投资失败?”
谷从跃愣住,好一会儿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