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院门。
守在院门口的侍卫进来,拿起两个大包袱领着他们往侧门而去。他们也是今天奉命送两人去仙居尼寺的人。
没有人来送她们,杨侧妃觉得她们就像被发配流徙的犯人,在独孤夫人和吴夫人眼里,她们可不就是犯了大错的人吗?
马车粼粼,往洛北门而去。
仙居尼寺在城北郊外三四十里在一个叫做马鞍岭的小山上,马鞍岭是嵯峨山的一个小分支,去那里走洛北门最快。
前两天刚下过雪,路又不好走,这么远过去估计要到午后了,虽然在车里,但马车一跑起来,风从车门缝隙就往里钻,骤然就感到了寒意。
杨侧妃想到菱歌才病好,不能吹风,赶忙打开包袱,拿出一件大毛衣服,从头到脚把菱歌裹住。
菱歌又一次出门,颇觉新鲜,偷偷将窗户拨开一点,聚精会神地往外看,一会儿就惊喜地叫起来:“阿姨,这是往北市去的路,上次祇慧阿兄带我去逛过!”
杨侧妃这几个月也没出过门,看菱歌雀跃,也把脑袋凑过去和她一起看。
街上行人也很多了,快过年了,街上不是卖年货的,就是置办年货的,小老百姓辛苦一年了,好年坏年,总要过个年,年年难过也要过。引车卖浆,贩夫走卒,叫卖声不绝,这些勤劳的老百姓,只要灾难不降在他们头上,再冷也是要出门讨生活的。
再走不远,菱歌又指着远远一座高一点的楼,对杨侧妃得意地说:“看,阿姨看见没?那里是八珍楼,上次祇慧阿兄和释莲阿兄就是带我在那儿吃了胡羹,可好吃可好吃了!”
杨侧妃捏捏她的小脸,逗她说:“去了寺里,就吃不到肉了,怎么办?要不然把你送回去?”
菱歌摇摇头说:“那就不吃好了,阿耶说他有一次随皇伯父去打突厥,大雪天的迷路了,肚子饿了,捧起雪来吃呢,只要和阿姨在一起,没有肉也不怕的!”
杨侧妃紧紧地搂住她。
接近城门,就听见兵器和甲衣相击发出的声音,杨侧妃揭开帘子往外望去,城墙下不时有佩刀穿甲的兵曹走来走去,不停吆喝:“排好队,排好队,人车各一队,不得喧哗!”
早上天色还是乌青的,阴云堆积下的上京城城墙像一个跋涉很久的老人,苍老憔悴。在历朝历代的争权夺势中,城墙被火烧刀砍千疮百孔,有的地方是青色墙砖,有的则呈火烧过后的红色。门道内甚至还有不少夯土,碎瓦片之类堆着,经年没有清运走,衰败破落。
洛北门算是城北三门中保存最好的了,三个门道,还有两个还在正常使用,此时进城出城的两个通道,各排了两队人,一边为车马,一边为行人,正等着兵曹验过所,出城的查验远比进城严格。
虽说该杀的杀得差不多了,该关的也关起来了,但也保不住有漏网之鱼,还有混水摸鱼的人,因临近年关,为保京城安稳,相府签发手令,命各个城门严加看防。防守城门的兵丁一来是不敢懈怠,二是总有借题发挥狐假虎威的人,不时有行李被刺破,或被乱翻乱检,散落得到处都是。
长安城中这几个月天翻地覆,老百姓们这几个月看见连绵的运尸车往城外去,早已是噤若寒蝉,心惊肉跳,因此守城门的兵丁如何查验都是敢怒不敢言,在寒风中瑟瑟等待忍耐,无人敢发声。
负责护送杨侧妃去尼寺的几个杨府侍卫,岂会排在小老百姓后面等候,领头的侍卫提缰上前,掏出令牌朝巡查的兵曹参军一亮,傲然道:“随王府女眷出行!”
他声音洪亮,许多人闻声,便抬头看来。
一对父女模样的人也在排队进城,飞快睃了领头侍卫一眼后,余光迅速地看向那辆被护卫的马车。
那父亲模样的络腮胡子身形修长却微微有点驼背,不经意间却目光电转,隔了十几米远,正把马车里掀帘看城墙的杨侧妃看了个清楚,心中不由“咦’了一声。
那女儿模样的小女郎却漠然瞟了马车一眼,眼睛又似好奇地向远处的城墙扫视,那处城墙有一处缺口没有补上,只有两个兵丁抱臂在寒风中漫不经心踱步守着,缺口处也堆了一米多高的夯土。
那小女郎脸色有点黑黄,五官却端正分明,竟是个黑里俏,虽然个子高挑瘦削,但脸上却看着年龄还小,只不过看着好像生了病,唇色发白,恹恹的不大有精神。
那兵曹参军听说是随王府的人,不敢怠慢,连忙小跑过来,接过侍卫手中的令牌验看,然后客气地还给侍卫,恭维道:“天寒地冻的,统领办差辛苦了,您老这是往哪里去啊?”
领头的侍卫看他称自己为统领,好话谁不爱听?摆摆手,露出一点笑容,含糊道:“去仙居尼寺办点差。”
他抬头望了望天色,心里直叫晦气,这种差事轮到自己,没好处也没在主子面前露脸的机会。
参军寒暄道:“哎唷,去那儿可有点远呢,一来一去,回来怕是天都黑了,您快请吧,早去早回!”殷勤地让这一队人先过,一行人直接出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