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学,是指家族世代相传之学的意思
荀彧先从西汉开国元勋曹参开始整理。
曹参
前汉第二任国相。
一、文韬武略——曹家家学第一条,“文武兼修”
曹参既能冲锋陷阵,带兵打仗,又能像萧何那样治理后方。
所以荀彧让曹操自己总结军事理论和治理地方的方法,以此传家。
随着时代的变化,军师理论和治理地方肯定是要有所变化,不可能一成不变,按部就班。
曹操对兵法谋略很擅长,又有治理地方的经验。
这个可以慢慢总结,不急。
二、“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曹家家学之一,黄老之学。
汉朝取代秦朝以后,曹参在稷下黄老学派的策源地——齐国,担任齐国相,因此学到了黄老思想的治国精髓,担任丞相时并将其变为整个国家的指导思想。
三、曹家家学的处事理念一 ——实干和包容
在曹参担任相国期间,他专门提拔实干派,打压投机者。
不管“萧规曹随”的执政方针,还是允许手下的犯错误,都能看出曹参强大的包容心。
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只要不出现原则性的问题,曹参都能包容,可谓是行大事不拘小节。
曹腾
曹操的祖父
因拥立汉桓帝刘志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任大长秋,加位特进。
四、曹家家学处事风格二 ——谨慎厚道、举荐贤人、心胸宽广
因为曹腾谨慎厚道,故在宫廷里面供职三十多年,经历了四位皇帝,未有显著过失。
曹腾经常推荐贤人——他所推荐的都是天下知名的人士:陈留的虞放、边韶,南阳的延固、张温,弘农的张奂,颍川的堂溪、赵典等人。
曹腾还心胸宽广——比如受到种暠弹劾,却称赞种暠为能吏。
正是因为曹腾这样的处事方式,使得曹家在如今风云诡谲的朝廷,多人身居高位。
荀彧又将曹操整理给她的谯县曹家任职官员和口碑好的曹氏族人,进行一一对应总结。
从这些曹家族人的表现来看,基本上品行和能力都是不错的。
……
“这曹鸾也是吗?”
“不算是,我们都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人,不过他是敦煌那一脉的,我叔祖父悄悄帮他收了尸,埋在谯县了。”
“哎”
曹鸾就是扩大第二次党锢之祸范围的人
熹平五年(176年)闰五月,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要求解除禁锢,皇帝刘宏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收捕并处死曹鸾。
刘宏又下诏书,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
党锢的范围扩大,波及更多的无辜者。
“那我就不总结进曹家家学里面了。”
“嗯,可以”
曹操将荀彧简单总结的曹氏家学,给了曹嵩看,曹嵩很是欣赏。
于是派人回谯县,让德高望重的曹氏族长将谯县曹家的家谱记载誊抄一份,交给荀彧,让她继续整理。
荀彧自然不负众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先祖的优秀品质和思想体系,后人要继承学习并加以总结,才能开创新的历史,这也是一个家族能一直繁荣兴旺的原因。
家学和权力的薪火相传是世家大族长盛不衰的不二法门。
……
汉朝
经学和政治权力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研习经学成为了士大夫入朝为官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累世经学,审时度势。
曹操好友袁绍,所在的袁氏家族就是这样走向强盛的,累世经学使得袁氏家族代代为官。
前汉,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大儒夏侯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遗子黄金满,不如一经”
毕竟金银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但是如果能够研习经书进入仕途的话,不但自己可以一辈子吃喝不愁,还能让整个家族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世家大族视经学研究为家族立足之本,这种现象在前汉时期就已经非常普遍,到了现在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大家族都有自己所研习和传承的经学。
所以如果曹家想要挤入世家行列,就必须往经学这方面努力。
从谯县曹氏族谱记载来看,曹氏确实也在往这方面发展,然而效果并不好。
曹氏家族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真可惜!”
荀彧感慨道。
但是曹操却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