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周云理一到这个糯米就能用了,不必再额外浪费时间。
*
等周云理再度来到三号家属区,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九点多了,他提着保温桶气喘吁吁地爬上三楼,敲响了舟舟家的房门。
开门的是祝思来,他热情地招呼到:“早饭吃了吗?没吃赶紧坐下吃点儿。”
周云理把保温桶搁在饭桌上,又一屁股坐在凳子上跟野兽似的喘着粗气:“我吃了来的,这是妈给你们熬的鱼汤,三姐想吃鱼,妈特意找了表叔去河里钓的。”
掀开盖子,里面的鱼汤颜色浓白,香气争先恐后地往鼻子里钻,祝思来笑道:“这几条鱼比我昨天在农贸市场里买的要好,汤闻起来更鲜。”
“别提了。”周云理无语地一摆手,“我今天本来不到八点就想出门的,结果妈非说鱼汤还没熬好,让我等等,我一直等到九点才提着鱼汤出门,一路跑着来的生怕来晚了误事。”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糯米还有半个多小时才能泡好。”周云瑛端着那盆糯米走过来,祝思来赶紧把桌上收拾开给糯米腾出位置来。
周云理静静坐着歇了一会子,糯米也差不多泡好了,但是昨天做凉糕时的轻车熟路消失得无影无踪,周云理对着眼前这一大堆材料也是一筹莫展。
改良配方说来简单,可他们完全没有头绪啊!
现在整个易清县卖的几乎都是古法制作的凉糕,连个参照物都没有,祝昭对新式凉糕的制作工序也一无所知。
她只知道在一零年前后,新式凉糕出现后比古法制作的更符合叙城人的口味,不出两年就占据了广大市场,之后的凉糕店卖的都是这种,古法凉糕反而渐渐式微只能去菜市场买。
祝昭回忆了一下新式凉糕的味道,和古法凉糕做了对比,新式凉糕口感更为顺滑,古法凉糕更干一点儿,新式凉糕口味更多,古法凉糕只有红糖味……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到底是什么呢?
啊!祝昭一拍脑袋,突然想起来她重生前一年的暑假到爷爷奶奶家去玩,爷爷买菜顺便就买了几块古法凉糕回来。
当时祝昭是怎么说的?她说古法凉糕有种碱味,从前吃着倒不觉得,但现在她吃惯了新式的有点儿吃不惯。
对,没错!关键就是碱味,古法凉糕是要放石膏水的,而且石膏水的比例非常重要。
祝昭虽然不知道新式凉糕里不带有碱味是用了某种手段把碱味去除了,还是压根就没放石膏水而是换了其他原材料,但总之要在这上头做文章就对了。
祝昭果断地对舟舟说到:“舟舟,你转告小舅舅,让他不要加石膏水试试。”
舟舟转述了祝昭的话,周云理颇为震惊地瞪大了眼:“加石膏水是为了让凉糕凝固的,不加石膏水怎么行?”
出于对仙女姐姐的信任,舟舟撺掇他:“舅舅试一试嘛,失败是成功之母,大不了这次少做一点。”
“行。”周云理咬咬牙,还是决定按照舟舟的方法试一试,反正现在也没有任何头绪。
十五分钟后凉糕出锅,跟周云理臆想中的、完全是一碗不成形的米浆不同,凉糕虽没有像加了石膏水那样凝实,但还像是冰粉一样有了些许形状。
周云理忽然觉得茅塞顿开,原来大家都是被原本的配方束缚住了。
以前家里缺衣少食,就算有人会做凉糕都只敢按照口耳相传的配方一板一眼地尝试,生怕哪一步有些细微的错误导致凉糕不成功。
还原都来不及,哪里敢冒险搞创新,万一失败了可不就浪费粮食了吗?
周云理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恍然大悟过后一连试了几次,调整了好几次水的比例,终于在第五次的时候,无限贴近于祝昭记忆中的新式凉糕出现了。
冰镇过后,大家一起尝了尝,比古法凉糕更顺滑,入口也更清爽,周云瑛和祝思来都赞不绝口。
祝昭有些恍惚,她还以为就算一切顺利起码也得试个两、三天,没想到这风靡全城的新式凉糕居然这么简单就做成了?
其中的关键竟然是不加石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