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敲响五下,学生放学。
四人来到校长办公室门口。
和教室一样,门上有一扇小小的方窗,上面用黑布盖住,看不见里面的情况,左侧敲击两下,钥匙会从门框掉落。
江媛利用身高优势,踮脚往上看了看:“并没有钥匙。”
宋天麟:“说不定敲一下就有了。”
江媛:“说得好,你来敲。”
宋天麟讪笑:“我什么档次,也配敲开这道门?”
冯霏霏不等众人商量出结果,便挤过去,在窗户左边敲了两下。
“咚——咚——”
一声清脆的声响,钥匙掉落在地上。冯霏霏弯腰捡起,便要插入门上的挂锁。
“等一下!”江媛拉着宋天麟往门边站,对冯霏霏说:“最好找个能掩护的东西,万一出现开门杀,阁下该如何应对。”
冯霏霏面色如常:“万一进去后,发现那东西坐在里面等,阁下该如何应对。”
江媛:“......”
冯霏霏把钥匙插进门锁,拧了两下,门锁应声而开。江媛屏住呼吸,看着冯霏霏将门一点点打开。
里面是另一道门。
众人:“......”
但宋天麟眼尖,看见了门上有一个浅浅的凹槽,形状有些熟悉,他叫道:“门禁卡!是门和门禁卡!”
江媛呵斥:“小声!你以为这么容易能找到吗?虽然形状挺像的......这东西也挺眼熟”
冯霏霏从裤子口袋里掏出在小卖部买的车票,放了上去。不曾想,软纸做的车票就这么吸附在了上面,边缘卡得严丝合缝,好像车票就是从门上削下来的一小块皮。
吱呀——门朝里开了。
冯霏霏推门走了进去。
校长办公室比上课的教室小一些,正对面是一张枣红色办公桌,样式古朴,经过风吹日晒,桌面的漆皮已经开裂脱落,显得陈旧。
桌面上摞着一沓纸质文件,桌子两旁是堆着一些文具和生活用品。
啤酒肚不愿意进去,只在外面给几人望风。其余三人都奔向桌上那沓文件。
文件正好分三部分,每部分之间用黄色签纸隔开。江媛拿最上面部分,翻开后里面写着:佘家村学校建校历史。
佘家村原本是个小渔村,由于村子水系丰富,村民靠打渔为生。虽不算富庶,但也能自给自足。
后来引水入县城,改变了村子的水文面貌,好几条河渐渐枯竭,打渔业遭到重创。村长试图引导村民种地为生,但地理条件所限,村子土地贫瘠,一年到头也结不出多少粮食。
日子渐贫穷下去,很多年轻人都离开了村子,跑到县城务工,这一去就再也不回来了。
村子里只有上年纪的老人和留守的孩子,除此之外只剩一些没什么本事又好吃懒做的人。
老师凭借着教课的本事早就走了,孩子们没有学上,成天在土地上疯跑,大字不认识俩,长大后铁定也没什么本领,吃得到吃不到饭,都还不好说。
村长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便向县城递文件,要求创办学校,申请师资力量。
县里没答应,因为县里也穷,也没有多余的钱往下拨。但村长锲而不舍,成天去县城贴小广告,呼吁社会人士帮忙。每次来回都要走一百里路,每次都把脚底磨得满是水泡。每张小广告都是他亲自书写的,他不舍得电灯,已经熬瞎了一只右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人看到了佘家村的囧境,愿意花钱资助村里创办学校。学校的名字就叫“佘家村希望学校”,校训是“让希望的火种永不熄灭”。
这一部分文件到此结束,冯霏霏打开了自己手里的第二份文件:办校资助人名单。
第一位:江洄。
冯霏霏手一抖,文件险些掉在地上。
江媛凑过来一看:“哦豁,他还挺有钱的。”
捐款人:江洄;捐款数额:800万。
这是十多年前的文件,800万,在当时,甚至可以在县城建一所大规模的学校了。
“我很难想象,这么多钱就盖了这么个破东西。”江媛说。
“不,这些钱不光用来建立学校。最开始没有人愿意来支教,这笔钱还用来招募支教教师。”
就这样,佘家村希望学校渐渐办了起来。资助人利用网络,将佘家村希望学校的事迹编成故事,发布在各大媒体上——不得不说,他很有营销的头脑,每段故事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讲述,却让读故事的人感受到汹涌澎湃的情感。
一时间,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甚至有权威人士联系上一些师范类院校的学生,鼓励他们下乡村支教,将知识传播到贫瘠的土地上。
佘家村希望学校也曾有过繁华的过往。
远处天光晦暗,入眼可见破旧的房屋、荒芜的杂草,泔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