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薛宝钗带着一身冷汗醒来,梦中的记忆摇摇晃晃的,警幻仙姑的模样和那十二幅书画渐渐朝她心里靠拢,她清晰地记起了所有事。
按照那画中所云,秦可卿不久后便会悬梁自尽,薛宝钗心头满是悲悯,联想到贾珍那轻佻粗鄙的面貌,十分厌恶,她得赶紧阻止这一切才行。
虽有此心,薛宝钗却也知道此事实属难办。贾珍乃一族之长,在宁国府说一不二,连尤氏和贾蓉都要看他脸色过活,要想让他知难而退,谈何容易。
吃罢早饭后,母亲要去找老太太及姨娘闲话,薛宝钗心里装着事,不大愿走动,便留在家翻书。
母亲走后,薛宝钗心里琢磨着,事到如今,要想保住贾家声誉以及秦可卿的性命,唯有除掉贾珍,或者把贾珍弄残废,方能阻止接下来的诸多不幸。这两个想法涌入脑海,她颇为不安,所谓人心险恶,同室操戈,她如今竟也要踏入这等刀光血影的残酷争斗中了。薛宝钗望着书案上的笔墨,借此平复内心的忐忑不定。这世上为非作歹的恶人实在太多,一开始伤人,最后变成伤己,天道有轮回,即使死于非命,也是那贾珍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这样想一想,她的负罪感消释不少。
办法虽然有了,奈何薛宝钗根本没有机会付诸于行动,她大门不出,如何能收拾贾珍?
薛宝钗一边思忖着,一边来到外面廊下闲坐,不多时,忽见薛蟠甩着胳膊走来,一见到她便开口道,“妹妹,我今儿要和东府珍大爷出门喝酒,恐怕晚些归来,母亲若问起来,你可要帮我打个掩护。”
听到薛蟠的话,薛宝钗定了定神,忙问,“你要和珍大爷出门?”
一听宝钗这话,薛蟠便嘟囔道,“咱们如今在人家的地界,他要请我喝酒,我岂有拒绝之理?”
薛宝钗早已心生一计,忙笑道,“也不是不让你去,只是在外面喝酒总归少了心意,不如晚上请他来咱家坐上一坐,也算亲戚间礼尚往来,你说好不好?”
薛蟠也笑道,“妹妹说得有理,我便不在外久留了,晚上请他过来便是。”
然后大摇大摆地出门去了。
薛宝钗回到院中,直奔东北角一高亭,这高亭下筑有七八级的石阶,本是晴夜望月的好去处,晚上便让哥哥把那贾珍招到此处……剩下的,还要再下一番功夫。
她悄悄沿着水塘走了一遭,这时节荷花未开,荷叶青翠明丽。薛宝钗留心观察何处青苔密集,那青苔湿滑无比,若是铺在石阶上,任谁踩上去保管要摔上一跤。正琢磨着如何打捞上来保存,忽听莺儿在身后扬声唤道,“姑娘,林姑娘来了。”
薛宝钗一听,忙答应着,又看了一眼塘中青苔,记下位置,便朝莺儿和林黛玉走来。
待走近了,林黛玉掏出帕子来给她遮阳,“宝姐姐怎么在日头下闲走?”
薛宝钗心下正焦急,一遇林黛玉,如遇救兵,牵着她道,“这里日头太热,咱们进屋。”
来到宝钗屋子里,莺儿沏完茶后,薛宝钗又打发她到外头和小丫头熨衣服。
林黛玉心领神会,自知宝钗有话要说,便笑问,“我来的正是时候不是?”
薛宝钗闷头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便将昨日偶然听凤姐提起的那番碎语说给林黛玉听。
林黛玉听了,自是和薛宝钗昨日一样的又气又怒,双颊涨红。
薛宝钗忙劝慰她,“好妹妹,我说给你听,不是要让你白白添一顿气。我实话说与你听,我已让我家哥哥今日将那贾珍引到我家中来,方才你来时,我正在水塘里头寻青苔,若那贾珍不小心踩上去,摔出个好歹,那也算老天有眼。”
林黛玉拍手称妙,“宝姐姐真是女中豪杰。”细想后又觉不妥,便道,“那青苔捞上来见了光,恐怕不比在水中那般湿滑,以防万一,不如添些香皂进去,让那贾珍躲得过其一,躲不过其二。”
薛宝钗赞叹,“还是妹妹思虑周全。”
二人主意已定,林黛玉又差小丫头回房去取小花篮,预备盛青苔用。
薛姨妈晌午未归,薛宝钗便留林黛玉一同用餐,午饭用毕,天降及时雨,黛玉同宝钗互望一眼,心中皆道:真是天助我也。
因外头清凉,黛玉便挑眉提议道,“有道是‘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细雨如丝,落在水塘自是别有一番风味,宝姐姐,我们去那水塘边听听雨声可好。”
宝钗便笑着依了她,和黛玉各自拿一把伞便出了门,黛玉又提着小花篮,篮中还放了一把刷子,小丫头们要跟,她们不依。
二人撑伞来到水塘边,宝钗记着上午看过的位置,便收起伞,取过花篮和刷子,弯腰向水塘里刮青苔,黛玉忙将自己的伞向她倾斜,顺带打量四周,所幸并无旁人在雨天出来闲逛。
待宝钗用青苔装满花篮,已累得满头大汗,黛玉伸手来接,二人同撑一把伞回屋。
莺儿和一众小丫头们迎上来,纷纷问宝钗黛玉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