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却不顾父母万般阻挠,日日步行二十里路,去那官府衙门询问这事。那看守的极为敷衍,只让他回家自己等消息。他性子执拗,普通衙门不管事,便去大理寺,再去通天台,定要将这事问得水落石出。
他始终不信,那个和他一起在田野中打着架长大的傻姑娘,怎么就和敌国细作扯上了关系?
那个时候,他还不会看人之相,所以也不知道那傻姑娘圆脸长眼、眉毛飞扬的相貌,正是他日后半生面对之敌人典型特征。
寒来暑往、日升日落,他就这么坚持了一年光阴,晨起便带上干粮出村,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击鼓鸣冤,受尽冷眼后再于深夜归家。父母亲脸上的愁苦日渐趋升,连兄弟姐妹都劝说他早日放弃,他们是普通老百姓,就算真的冤了那一家人,他们又能有什么法子呢?
他却从未动摇过。
终有一日,在当时的都察院前,他遇到了自己这一生的贵人。
时任首辅,玉成的祖父玉家老先生——玉器儒,呵斥了那些围打他的那群官兵,随后对他说:“老夫听说过你的事情,也如实告诉你,那位姑娘,确有异心。今日见你身子骨极为硬朗,众人围殴也丝毫不惧。玉家军正在招人,不如去参军吧。”
老先生明明居高临下,声音里却全是平和的劝说。
他从地上爬了起来,只喃喃说:“我还是不信。”
那老先生一脸了然,“随老夫来。”
他竟带他回了玉府,又令人从诏狱调出了那一份卷宗。
他认得她的字,也知晓她父母错字连连的习惯,几份招供,将她们一家何时混着流民来的水洲,如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如何靠叔父打铁匠一职刺探军中情报写得清清楚楚。
他终是垂下了手:“她在哪儿?”
“早在半年前已被问斩。”老先生竟叹了口气,“年轻人,忘了她吧,去走你自己的路。”
是啊,老先生说得对,他该走出来了。
从头到尾,那一家人都是别有用心。
“叔父称军营彻查间谍,恐身份泄露,余于叔父处求来宝刀,赠与同村一粗野农人,为求其结秦晋之好……”
从头到尾,只有他一个大傻子。
那天之后,他心中敬当朝首辅为师,回家之后便苦练各项武艺,次年终于通过玉家军初选考核,成为一名正式的玉家军人。
他还记得张榜之日,父母眼中的老泪有多欣慰,祖父拿出了一卷卷碎鞭,挨家挨家炸鞭报着喜,“我孙儿有出息咧!我孙儿成为玉家军啦!”
然而,命运的转动远远超出这普普通通的农户一家预料。
两年后,他终于在军里升到了营长之职,家里收到升职的书信后,均是激动万分,已长成窈窕淑女的二妹,第一次出了远门,为远在百里之外的他送上母亲做了一夜的家中新鲜饭菜,不料恰好遇到了正在巡视军营的几位皇子。
二皇子看上了贤惠温柔的村女,纳为自己的第一个侍妾;数年之后,二皇子摇身一变又成为皇上,而正妻早年间又因一场风寒去世,皇后之位不可空缺,百般思量之下,定下了一向不争不抢、性格平和的隋寒梅。
当年的那个生在郊野、连水洲城中都未曾去过的村女,一跃便成了太启朝独一无二的皇后。
隋林还记得,第二年慈母去世的时候,虽然留下了一个尚不足五岁的幼女,但嘴角始终带着深深的笑意。
“将军……”深夜中,师爷的一声轻唤,打断了隋林的深深回忆。
他回过神来,抬起眼神:“怎么了?”
烛火下,师爷的脸上现出了一丝忧愁,他快速上前来:“将军,看守的人说,阿库尔的兵马一个时辰前似乎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