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铺所在的位置还算好找。
在城东靠近城南的位置,一个安置菜市场的街上。
一共三家肉铺,距离不远。冯青青观察了下,按照自己的观察选了一家铺面摊位干净,剩余肉量不太多,肉色最好的一家店。
三家价格上没什么区别,毕竟挨的太近,价格统一了,有利于彼此售卖。
摊位干净,就相对更卫生。剩的肉不多,买下野猪的可能性更大。肉色新鲜,要么就是店家能保存,要么就是店家会做生意。
冯青青走过去和店家说了意图,店家也没二话,去看了她推过来的野猪,倒是也同意买下来。
然后二人就价格你来我往好一番讨论,最终定在了整猪7文一斤。
这要是家猪大概能卖10文一斤。
野猪终究是味儿大,肉柴,不好收拾,肥膘少。虽然现在家猪难买,不过野猪七文也不算少了。
肉铺店家姓张,人称张屠夫。张屠夫又叫了自家儿子一起,两人一起把猪抬起来,仔细称了重,一共三百二十八斤八两,得银二两三百文整。
又在他家肉铺上买了二斤板油,二斤五花肉,二斤瘦肉,没什么肉的肋巴骨三根,筒子骨三根,一共一百零五文。
张屠夫抹了零头,只收了一百文,冯青青带着二两二百文离开了肉铺,去找杂货铺。
冯青青推着板车背筐走的干脆。至于穿越人士必爱的下水什么的,也没问能不能送,主要是她不会收拾,也不爱吃。
虽说她知道可以用现代的法子可以洗干净那些下水肠子的,但是在古代想都别想。又是盐,又是醋,还得面粉搓,这都不是败家子,这是找挨揍了。
何况,这还只是第一步,后面还得可劲儿煮,还得花大价钱买香料遮味儿,这些想都别想,只要干了,能让村里人嚼说三五年去。
至于采成熟的香料,现代人有几个能认识树都是什么种类的,给了树都不见得能认识哪儿能出香料,想要自己凑,可等着吧。
所以还不如直接买肉了,好处理,而且更得家里人喜欢。
终于到了杂货铺,把鸡蛋三文两个,卖了八十个。干蘑菇十五文一斤,卖了六斤十两。一共得了两百二十文。
又在店里买了二斤盐,一斤酱油,一斤醋,十块麦芽糖,三块芝麻糖,老板给了一文优惠,共花了一百文。
离开了杂货铺,她准备去布庄和粮店。先碰到哪个就去哪个。
路上的时候她暗自算了算,家里的东西一共卖了七百文,花了二百文。
自己的东西卖獾子,大小野猪,还有六十个野鸡蛋,得了八两左右,吃饭,香料,板车,小费,花了大概两百八十文,回头买布料贴补家里二十文,剩七两七百文存空间。
是的,她自己存了六十来个野鸡蛋,也一起卖了,价格也没高。
古代的鸡,哪怕是家里养的也是自己到处刨食吃,偶尔喂一点野菜糠皮子的,和野鸡的区别也就是活动量。至于鸡蛋的营养价值,没区别,反正也没有饲料用来给鸡催肥,都一样。
冯青青算好了账,就一边琢磨这些有的没的,一边在街上寻摸粮店和布庄。
先遇到了粮店,粮食按照升,斗,石卖,基本不按照斤算。
按升买的话,当年的黑面,杂面,三文,粗面四文,精面(白面)六文,陈年的各便宜一文。当年的糙米五文,精米七文。陈年的同样便宜一文。
当然还有更便宜多年陈米陈面和糠米。但是她觉得自己咽不下去,也就没问价了。
多年陈粮对身体不好不说,就是当年的糠皮子她也嫌弃辣嗓子,不过,倒是可以买点儿喂鸡用。
本地人吃米少,吃面多,不过现在新粮还没下来,可以先少买一点,等新粮下来买新粮,多少更便宜一点。
买了十升精面,三十升杂面,五升精米,十升糙米,花了二百三十五文,又花了十五文买了十斤米糠。
就剩下布庄了,这也快到中午了,买了布终于没啥事了。这半天转悠的累死了,就快结束了,冯青青暗自加油。
布庄也没多远,普通人家用的上的店铺,都在这一片,离着不远。
在布店买了粗麻布十丈,二十文一丈,细麻布三十丈,三十五文一丈,普通棉布三丈,六十文一丈。全部要求店家裁成了一丈一份,灰黑蓝都有。
买布花了一千四百三十文,又花了二十文,买了五根针,和三绺线。又让店家送了五斤的碎布头。
买布的钱,她打算让家里出一百七十文,给家里准备蓝灰黑粗细麻布各一丈,再带点针线回去,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就先放在她空间里。
在路上又买了红豆糕,绿豆糕,栗子糕各五块,花了三十文。还买了两个馒头,又跟卖馒头的大姐要了一竹筒水,就匆匆出城往家里走去。
这已经正午十分了,午饭冯青青就用两个馒头凑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