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姜南仅靠半杯清茶就让病情有了好转。
姜南很是不合时宜的泼了盆冷水:“现在情况依旧凶险,离脱险还远着呢。”
周欣连忙找补:“至少比原先好多了,活命的机会也大很多,看这会子老丈都睡着了”
姜南点头:“这便是阴阳调和,进出有度,健康之法门也。”
姜南让周欣密切看顾好老者的情况,自己去柜台边忙,醒了便叫她。
“小娘子是去开药方吗?可需要某前去?”裴杰问道。
“尚且不用,先等老丈醒来。”姜南回道。
任小娘子跟着姜南前后脚出来,“姜小娘子方才怎么想到用茶叶来救这位老丈?”
姜南摸了摸鼻子,笑着道:“还得亏任小娘子在这,儿才能想到此方。”
治病救人与饮食烹调异曲同工。烧一道佳肴,不论煎炸炖煮,有好的调味,归根结底做出来的味道不会太差。这个调味,便是成就一道佳肴的关键。
诚然不论是何病症,最重要是病后,人的反应。不论是用药轻灵,或是用药凶猛,执着于药物本身,也就是食材,反而想不到合适的救治方法。
从药材脱离出来,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却能找到思路。不论用何办法,病人的身体和病症是稳定的。
“我?”任擎雯一脸茫然。
姜南卖着关子,道:“人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陷得太深,反而看不出来。”
说完,姜南笑了笑,将这位老者的情况记录在医案里。
任擎雯想了想,到底开口问道:“阿姜,既然这茶叶能治病,你们医馆要不要收一些?”
姜南抬眼看她,任擎雯眼神略有躲闪,“如今医馆生意也好,日后恐是少不了今日这样的病人,也算是给裴郎君减些负担嘛。”
“那任小娘子何不收些?”姜南逗趣。
“清茶嘛,到底不适合长安城口味。儿只会做菜的手艺,对于茶饮子,实在没什么高见。”任擎雯撇撇嘴。
“谁说茶叶只能喝?也可入菜呀!”姜南微笑道。
任擎雯不明所以,不就是普通的茶叶,除了苦就是涩,还能做菜?心里疑问面上还是笑着问:“还请姜小娘子指教。”
姜南越发得意:“本朝《茶赋》载‘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虽然人人都喝过茶,但未必都吃过。”
况且以茶入菜,古已有之。以精湛的庖厨技艺将茶叶与食材完美融合,一可去腥,二可增香,三可提色。茶叶飘香留于食膳,或留香唇齿,或暖心润胃,或清淡甘甜,或滋味芬芳。
不过选茶叶颇有讲究,不是所有茶叶都可以用来做菜。从菜品上来看,绿茶、乌龙茶、红茶、普洱茶效果最好,花茶就稍次一些。另外葱姜蒜这些重口味的佐料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香味,所以做茶肴时尽量少放。
烹饪方式众多,或碾成粉末融于菜,或茶叶泡开茶汤入菜,或直接爆香炒菜,将茶之味加入菜肴。常见的有龙井虾仁、樟茶鸭、茶烧肉、普洱肘子、油炸雀舌、铁观音炖排骨、茶汁鱼片。
龙井虾仁清新软嫩、略有嚼劲;樟茶鸭烟香浓郁、皮酥肉嫩;茶烧肉酥烂润滑、肥而不腻;普洱肘子酥烂香醇、色浓味厚;油炸雀舌外焦里嫩、喷香酥脆;铁观音炖排骨肉嫩多汁、味鲜不栗;茶汁鱼片外脆内嫩,茶香味醇。
还有后世大名鼎鼎的茶叶蛋,朝食时卤上一大锅,一人来上一个。浸泡在茶汤中的鸡蛋就是比普通的水煮蛋要好吃,或许这就是茶叶的魅力吧。
任擎雯弯起了唇角:“妙哉!小娘子如此说来,当真叫人眼前一亮。”
姜南说茶道膳,看似头头是道,但仅限于纸上谈兵阶段,好赖任擎雯是个领悟能力强的。
“本朝不乏文人雅士,喜爱曲水流觞,吟诗作赋,试想品一壶香茗,吃一口茶香,岂不雅致?”
任擎雯看着姜南有些哑然:“茶膳竟有这么多讲究。”
姜南狡黠一笑,道:“这茶膳还充满诗礼味呢!”
说着说着,周欣过来,说老者醒了,还觉得有点饿。
姜南一边跟任擎雯科普茶膳,炉子上已经熬好了米粥。看过老者后,姜南嘱咐先用极稀的米粥喂服。
喝完米粥,姜南又熬起米汤,用米汤来煎药,以益胃护津。待服药之后,再用荷叶煮炒焦的粳米共同熬米汤,以助胃气。
这方法是仿桂枝汤法,使表气得通,邪有外出之路。服用汤药之后,再服用一碗热粥,以是护住胃气,第二个也是助发汗。
《本草纲目》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很多时候,食补优于汤药,先恢复些许胃气,等胃气能承载一部分药力,再使用药物治疗,会更加合适。
姜南看着一旁还在整理‘笔记’的任擎雯,一抬头恰好对上姜南的目光,两人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