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皇城,凤州城。
静心殿内,琉璃灯盏里的烛火热烈地燃烧着,点亮了整个大殿。
此时,正在批改奏折的萧明帝剧烈地咳嗽了一声,侍候一旁的宜妃手上一顿,而后神色担忧地看了萧明帝一眼,随即又做起研墨的活。
紧跟着宜妃朝着跪在地上的几名御医摇了摇头。
御医们只好继续在原地跪着,只是额头上的汗越冒越多,这让他们愈发焦急不安。
十天前的晚上,他们几人原在太医院内商量着手来著作《太医杂诊》一书,以待日后留给世人参考。
就在亥时末分时,黄总管急匆匆地到了太医院,脸色异常难看。
他们当时也多少猜到了些什么,可没有人想到事情竟然如此棘手。
连他们几人合力问诊都束手无策。
他们的当今圣上萧明帝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医。
这病看似来得突然,实则早有症状。
只是每当他们向圣上谏言多注重身体时,皇帝总用“政务乃民生大事,不可拖延”搪塞过去。
这病也多半是由于操劳国事,伤神劳心所致。
可他们太医院向来把圣上的龙体放在第一位,就连圣上的膳食都专门让黄总管加入了几碟药膳。
况且黄总管每日都会去太医院汇报圣上的身体情况。
怎么病情一下子会变得这么严重呢?
除非……
御医们不敢多想,他们眼下恨不得把生平在太医院内看到的所有就诊案例都搜刮出来,再对比着圣上的病情,看看有没有治疗之法。
可自太医院成立,已有六十余年,他们几个老头子怎么可能记住这六十年来所有的就诊病例。
一时间,御医们已是汗如雨下,却又不敢擦掉额头上的汗。
跪在前头的吴院使悄悄抬起了头,朝黄总管看了一眼。
黄总管依旧摇了摇头。
这时,萧明帝合上了最后一本奏折,而后拍了拍宜妃的胳膊,语气里尽是倦意,“行了静宜,你在这陪我一晚上了,回去歇息吧。”
说完,萧明帝抚了抚额,语气开始变得有些不耐烦,“不是让你们回去了吗?怎么还跪在这?可是想出什么医治的法子了?”
吴院使抖了抖身子,嘴唇嚅嗫着,最后颤声回道:“臣等不才,还未想出办法。不过微臣翻阅太医院经典古籍,得知一古方可缓解陛下的病情。”
“是何古方?”萧明帝语气冷淡,仿若寒冰。
此刻空旷的静心殿,静得只剩下琉璃灯内蜡油滴落的声音。
嘀嗒嘀嗒,一声又一声。
吴院使顾不得已经湿透的后背,只得深吸了一口气,硬着头皮说了下去,“古方《闲医杂记》记载,劳神费心之病,药石无医。若取至亲心尖血。辅以当归、熟地、白芍、婆娑共煎之。需服月余,可减轻病症。”
话落,两盏琉璃灯盏尽灭,四周瞬间静了下来,只能听到一道沉重的呼吸声。
片刻后,琉璃灯又燃了起来。
宜妃依旧安静地侍候在萧明帝的身旁,眼神里看不出任何的情绪。
总管黄喜一脸焦急地看向萧明帝,欲言又止。
御医们则垂首跪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这时,萧明帝撑着龙椅缓缓起了身,一旁的宜妃刚要伸手去扶。
谁知,萧明帝突然吐了一口血,殷红的鲜血溅在了他刚批完的奏折上,接着他感觉四周都暗了下来。
一瞬间,他整个人就要摔倒了。
就在这时,一双纤细有力的双手扶住了他。
紧跟着,黄喜一个箭步跑了过来,亦扶住了他。
御医们也顾不得跪着了,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
此时,萧明帝的脸上血色全无,可还是用了仅存的理智吩咐了黄喜召皇后过来。
半盏茶后,一位温婉端庄的女子赶了过来。
女子身着素色的以银丝织绣的金龙凤纹长裙,一支低调华贵的宝蓝玉簪稳稳地插在发髻间。
女子未施粉黛,可难掩当年的倾国倾城。
黄喜等人见状,齐齐跪拜,“参见皇后娘娘!”
“臣妾见过皇后娘娘!”
皇后应声,随即让人起了身。
之后皇后淡淡扫了一眼守在龙榻前照顾着圣上的宜妃,没有多说什么。
随后她便问起吴院使关于皇帝的病情。
吴院使脸色难看,躬身回道:“回皇后娘娘的话,圣上的病不容乐观啊!”
话落,皇后脸色一暗,威严的目光轻轻地落在了吴院使的身上,“什么叫不容乐观,院使最好给本宫说清楚!”
吴院使如芒在背,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向皇后回个明白,“此病源来已久。圣上自登基以来,便一心专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