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守卫人民,我守卫你们”
楼明冶打小就是个不太合群的小孩。
别的同龄人四五岁狗嫌猫烦,安稳不得一点;楼明冶相反,小小年纪就已经显示出不同于旁人的沉稳和倔强:拼音学不利索的年纪,他偏爱看新闻联播和纪录片,活像个老干部。
旁人看他不吵不闹,都夸赞这个孩子以后一定有大出息。
楼明冶爸妈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俩人都是大学老师,搞社科的。楼爸是考古教授,天天灰头土脸的,不是在外边田野调查就是在办公室拿着放大镜找文献;楼妈教中文,具备所有中式古典文人的特质,醉心于研究文学和一切美好事物。她对楼明冶的关注还不如她那盆养在办公桌上的水仙花。
楼明冶打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他从爷爷那里学到的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的君子固守气节,奶奶则教会了楼明冶“温其如玉”和“磬折欲何求”的谦谦君子德。
正是这两位老人的悉心教养,才有了温润且倔强的楼明冶。
二零零八年的时候,楼明冶读高二。那是楼明冶坚定初心信念的一年。
难啊,2008年1月,南方遭遇百年一遇的大雪,电网瘫痪,无数务工人员被困车站,那是中国春运世上最惨的一幕。
四万军警筑人墙,仍难防踩踏夺人命。楼明冶不明白啊,军警的命也是命,难道非要用这种以命换命的方法吗,怎么没有工具既能完成任务也能保证安全呢?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
得益于各项搜救仪器的使用,抗震救灾工作有序进行。可在生命探测仪器和保障救援官兵,提高单兵作战能力的仪器上,我们仍有欠缺。
十五名勇士盲跳大山,在地形复杂,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的情况下纵身一跃,是谓将生死抛诸脑后,只为救得群众安危。
若是我们有了先进的仪器,会不会就不需要战士们冒险?
可我们没有足够先进的设备,也没有仪器来保障施救官兵的生命,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最考验人类意志信念的、挣命的法子来争分夺秒抢救伤员。
执行伤员运输任务的直升机坠机,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在没有足够的预测天气能力和定位系统的情况下,为了不延误抢救伤员的最佳时机,只得用这么冒险的法子来转运群众。
若是我们有了足够先进的探测预测技术,是不是这些战士就不用牺牲?
楼明冶那时候读高二,正面临文理分科。楼爸楼妈的意思是想让他学文科,继承家学,就算大学不研究考古或者文学的话,至少也要读个新闻或者法律。这样家里也能给提些意见,给些庇护,往后的路走的不至于过分辛苦。
楼明冶不这样想,他想选理科,他想读军校,他想研究最先进的仪器,他想保护救人的英雄。
前面也讲过,楼明冶家里是典型的文人世家,家学渊源。父母不常在身边,对楼明冶关心不足,尊重有余。
这种家庭关系的一个好处就是父母长辈特别尊重孩子的意愿,只提出建议,并不会耍些家长的威风。
再者,楼爷爷是见识过民国实业救国的,也曾亲身感受过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懂得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重要性的。
他对自己孙子的志向十分肯定。老爷子都支持,孩子也很愿意,楼妈楼妈也觉得没陪伴孩子成长心有愧疚,这样一来,更是十万个支持楼明冶选理科了。
就这样,楼明冶如愿读了理科,如愿考入了军校,遇见了杨振刚和林陆骁。
楼明冶第一次与他们二人见面是在新生报到处。
杨振刚是他爸爸妈妈一起送来的,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其乐融融。这氛围一看就知道他是个在爱的蜜罐子里泡着长大的小孩。楼明冶注意到杨振刚是因为他周身温柔如玉的气质。
不同于楼明冶带着些疏离清冷的温润,杨振刚的温润是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的和煦,跟他聊上一聊,世间仿佛无一难事。君子如水,随圆就方,无处不自在。孔圣人的这句话说的就是杨振刚这样的人。
楼明冶远远站着,都能被杨家人发自内心的轻松气氛感染到。当时楼明冶心里就在想,跟这样温暖的人做同学,肯定是很踏实的;要是能成为室友朋友的话,那就更好了。有友如此,也是大学生涯一大乐事。
楼明冶注意到林陆骁是因为在周围一家人送学生上学的乐呵氛围中,只有他和林陆骁是孤零零一个人来报到。
楼爸楼妈依然是醉心于研究和工作:楼爸带着博士生出门考察去了,楼妈正在学校里组织新生迎新工作。二人在楼明冶开学前先是表示了一番遗憾,不能亲自送他来上学,然后承诺生活费会大大补贴一笔。
虽然楼明冶跟父母相处不多,但他感受到的父爱母爱也绝不比旁人少。许是楼家人内敛的性格随了家门,他们一家总是爱用书信来表达情感。从小楼明冶就知道每隔一周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