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萧文明本身就只有三百萧家军而已,撑死了,就是三百个人。
而他现在带在身边的,就只有其中两百个人而已;至于其余一百人,萧文明刚刚下达了严令,严令他们必须坚守临海屯防止发生意外,这剩下的一百人是绝对不可能加入战局的。
萧文明当然也不需要他们加入战局,因为这样做反而违反了萧文明一开始的计算,反而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这时的萧文明有些后悔了。
他后悔自己有些自信过头了,面对未知的敌人,他自己应该召集起可以召集的全部力量。
事实上,在江南这一代,他在自己的萧家军之外,的确还有其他力量可供调动——无论是南湖屯的曹瑞、上虞屯的韩天、东山村的何荣,甚至是董婉青的海通镖局也有几个可以一用的高手。
自己应该提前通知他们,让他们赶来助战,就算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可后发制人一样能够奠定胜局。
至于李全的黑旗军方面有没有后续的增援力量追上,萧文明心里却没有底。
原本他不过是想来看看到底是谁,居然敢抢劫自己的商队,可没想到碰到了李全这么个硬茬子,虽然查明了对手的身份,却是他无法解决的。
这在他穿越到大齐朝以后,也是第一回遇到这样的情况。
开场容易收场难,这个局面怎样收场,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了。
现在的萧文明,对于消灭李全和他手下的黑旗军,反而没有那么强的执念了,只要能够全身而退,也就可以接受了。
然而这时的李全却还在等待,等待着后院的到来。
他的行动虽然猥琐、犹豫,但他手里的底牌要比萧文明多了一张,并且还是一张王牌!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全到底是不是掌握了这张牌是值得商榷的,又或者李全才是一张牌,并且是一张并不怎么重要的牌……
果然,就当战局继续处在僵持之时,萧文明身后传来了一阵依稀的马蹄轰鸣之声,听声音,这是一支人数为数不少的骑兵队伍。
而在临海县这一带,能够组织起这样一支骑兵队的势力根本就不存在,一定是敌人——大概率还是黑旗军的人——而绝不可能是朋友。
萧文明忧心忡忡地向身后看去,越过身后那一片小树林,只见地平线上扬起了一阵烟尘,烟尘又在慢慢向萧文明这边飘扬过来。
烟雾之中,似乎带着满满的令人不安的压迫力。
为了防止自己的身后被别人偷袭,萧文明已经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其中最有用的一条,就是在背靠着一片小树林,有了树林的阻隔,骑兵运动起来就不会像在平地上那样方便。
但是战斗进行到这个局面,萧文明对一开始的部署有多少有些疑惑了,因为黑旗军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样会利用骑兵的优势,并不会实施冲锋、骑射等高级战术,而是在面对对手的时候,选择下马作战。
在他们的眼里,胯下的战马,也就是一个交
通工具而已,能够快速机动,就已经充分运用到了马匹的速度优势了。
当然,对于战马运用的这种理解,本身并没有错,甚至是十分先进的。
古代的那些游牧大帝国,之所以能够横扫天下,其实单兵战斗力并不能说就完全凌驾于农耕民族之上,而是因为他们拥有大量战马,这样无论是在运动的速度、还是在行军沿途的补给方面,就会拥有极大的优势。
这样,游牧民族就可以实施长达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的灵活机动,就能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达到战略上的突然性!
这一点,中原农耕王朝其实也是有深刻理解的,并且在掌握了战马这个战略资源之后,他们运用起来要比游牧民族更加得心应手。
比如: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比如窦宪的犁庭扫穴,比如李靖的剿灭突厥,比如侯君集的突袭龟兹,又比如蓝玉的荡平北元……无一不是骑兵战术,甚至是骑兵战略的最成功的实践。
但是在战略之外,战术的实施同样十分重要。
像李全这样,虽然坐拥战马,但作战时候却弃之不用,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但是他歪打正着,如果所有的黑旗军都是这样的行动方法的话,那么萧文明身后的那一片小树林,对于骑兵的屏蔽作用,或许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此时此刻相对于毫无作为的正面的李全,萧文明更加关心的是身后那支骑兵的动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会在背后发起突袭,这样萧家军的战线就会被彻底打乱。
萧文明手上的萧家军,经过了那么多场的战斗,又学习了文化,哪怕只是一个小兵,都能够对战场的局势作出自己的判断了。
光这一点,就已经要比大齐朝绝大多数基层的屯田所军官要强出不少了,这也是萧文明所追求的。
要让每一个萧家军的子弟兵,都有独立作战、独立指挥作战的能力,将来自己扩军备战,他们都将是一颗颗种子,只要播撒出去,就能长出一支又一支的萧家军。
并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队伍正面临的危局,可萧家军的将士却始终镇定自若。
他们结成的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