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萧文明却不是个怕事的人,越是这样可怕的对手,他越是想去会他一会。
有道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与其麻烦找上门,然后被动挨打,还真就不如挺身上前去找麻烦,主动把麻烦解除了来的痛快。
前进屯,萧文明虽然只去过一次,但是进出的路萧文明却是异常的熟悉。
他熟悉的还不光是进出的道路,就连前进屯周边的一草一木,他都熟得跟亲生的似的。
本来嘛,前进屯在短短一年之前,还并不是一个军屯所,而只是苏州府和衢州府两不管地带的一个没落的小村庄。
要不是萧文明奠定下来的基础,朝廷根本就没有办法在这个地方新设一个屯田所。
所以不带夸张地说,萧文明就是“前进屯之父”,论起来那就是前进屯现在这位顾白顾的爹……
你爹我都找上门来了,你还不出来毕恭毕敬的迎接你老子?
不过顾乐安显然没有这样的敏锐性,他虽然明知萧文明可能找上门来理论,但是对于萧文明的行踪,他并没有一个精准的把握。
看样子受困于情报的并不是只有萧文明一个人而已。
一直到萧文明杀上门来,走到前进屯的那一处山口前,顾乐安似乎还是后知后觉。
萧文明这一路轻车简行,就这么几个人,行动又十分迅速,要是被轻易的抓到了行踪,那才叫奇怪呢!
因前进团就是萧文明一手草创的,因此萧文明对于这样的情况十分熟悉,然而走过了那一处隔绝了衢州府和苏州府的山口,出现在萧文明面前的景象,却让他感到异常的陌生。
原本萧文明离开前进屯的时候,虽然屯子也建设得颇有规模,但也不过是一座用木头墙简单围绕起来的要塞——说是要塞或许都带有一些夸张,应该说只不过是一座略微严谨一些、略微坚固一些的“山寨”而已。
可现在出现在萧文明眼前的,却是一座已颇具规模的石制小城,虽然还在建设过程当中,但看得出建成者的野心不小,想要将这一座城池建设的固若金汤。
只见石城都是用整齐划一的大石条堆叠而成,石头中间都用糯米粘合,城墙外正在开挖一条一丈来宽的护城河——就这样的城防城建水平,如果城内储备足够的话,坚持个两三年完全不成问题。
而城外原本的两条小路,也都已经修葺一新,拓宽成了两条一丈来宽的大道。
光着一眼看去,前进屯建设的似乎还要比萧文明临海屯更加严谨完善,至少防御工事要坚固完整了=不知多少倍。
如果几天前摆在黑旗军杨安平面前的是这样的一座临海屯的话,恐怕这位杨大头领也未必会那么轻易的下决心,大概就不会挥兵攻打上来了……
萧文明毕竟是建造各类工程的老手了,前进屯建设的越是这样完善,他越是感觉有一丝的异样。
要知道这一处屯田所虽然有萧文明之前奠定下的基础,但要一步到位
建设成一座体系完整的石制城池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要投入的海量的资金和资源,那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萧文明现在经营临海屯和临海港,虽然还没打通整个南北交易网络,但毕竟也是同倭寇做生意的国际贸易商人了,即便是在富庶的苏州一带,也堪称巨富了。
可是要他掏出一大笔银子来,就按照现在的规模和格局,把临海屯的防御工事建造起来,压力也着实不小。
倒不是他掏不出这些钱——要是完全掏空了口袋、花光了积蓄,说不定还真能勉强完成这样的工程,但是进一步扩大生产,养兵练兵的钱那可就没有了。
而这个顾乐安,在眼下完全看不到成果的前提下,就能、就敢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先不讨论魄力的问题,实力倒是很有一些的。
也不知道顾乐安在福建是何等的巨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诡异之处。
那就是顾乐安建设前进屯的时候,似乎完全不考虑生产经营的问题。
先不谈要不要建设成萧文明麾下临海屯这种贸易中心的问题,顾乐安就连前进屯周边的土地都完全没有开发过,仍旧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野……
或许当初在前进屯前面的那片战场上,同白炎教的那一场决战时候留下的硝烟和血腥都还没有散尽呢!
大齐太祖皇帝创立屯田所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让地方守备部队,能够做到自己自足,从而减少朝廷的军费开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屯田所的经济建设,要比军事建设更加重要。
但是眼前看去,顾乐安似乎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打算,纯粹只看中一个军事作用。
难道顾得安打算就凭着自己的一点家底,就支撑起整座屯田所吗?
要知道大齐上下,几乎所有的军屯所都是亏本的买卖,朝廷为了维持屯田所的运作,早就已经入不敷出,财政狼狈不堪了。
可见除了萧文明的临海县之外,全国绝大多数的屯田所都处在破产的边缘,非要朝廷发钱拨款不可,而朝廷已经没有这样的财政能力了,故而已在全国上下逐步裁撤屯田所了!
偏偏顾乐安好似死不死地非要塘这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