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青雀(1 / 2)

文宗出生的时候,已经是太宗皇帝临朝的时候了。北齐一国是太祖、太宗多年征战,才在九州纷乱的时代,赢得了一席之地。近百年的纷乱,让各国在万城之战后元气大伤。大战争的结束带来了北齐南楚的对立,党项人的西迁和近十个小政权的并存。

北齐经历了太祖、太宗的多年征战,以梁州、南阳郡为界,形成了北齐南楚中原对立的局面。九州百姓才真正迎来了略显和平安定的生活。太宗皇帝才有心力安定下来,广纳后宫、延绵后嗣。做为太宗仅有的皇子,是饱含了皇室无尽的期待降生的。

萧氏皇族从前是乡野里长出身,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投身战场,原本昌盛的家族,泰半儿郎都殒命战争,等到太祖皇帝扛起起义军大旗建立皇朝的时候,太宗六子仅剩长子幺子,其余皇族只剩下了太宗同胞的长姐一家、堂亲两家和兄长的一子一女。太宗随之争战,年逾三十还未有妻儿。等到文宗出生,太宗皇帝年过四十。当时民间因为太宗后宫一连生育四女而谣言四起。直指北齐皇室杀戮太多,才致使后嗣凋零的,直到文宗的出生,围绕在太宗皇帝心头的阴霾才逐渐散去。

之后承徽想起文宗皇帝的时候,总有一种错觉。受太宗照拂多年的文宗皇帝年仅六岁就受封太子,面对承徽的时候,他总是一副和睦的样子。北齐战场上厮杀得来的天下,却也是平民起仕,了解民心民生,待到安稳之后,太宗亲自恭请大儒出山,教导太子。让承徽不由的忘记,文宗曾是太宗皇帝亲手教导的,骨子里流淌着萧氏家族热烈果敢的血液,年仅十七登临帝位的他,也曾用果敢直接的手段,削断逆臣的羽翼,打压权臣,制衡前朝。

对于文宗皇帝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他放在心上的事情,所以处理起来也愈加果断。正当朝臣们担心少年皇帝走上太宗一般冷心绝情的道路时,莲妃出现了。承徽的乳母是当年萧氏宗族为太宗皇后挑选的大宫女离宫嫁人后带进宫来侍奉的长女。多年以来陪伴文宗长大的她,在照料承徽的时候,一点点看着文宗的变化,从惊诧到习惯,直到冷漠的看待莲妃死后,文宗对承徽到达顶峰的偏爱。

承徽出生的时候,是受国朝期待的大公主,莲妃病逝那一年,她也不过四岁。幼年丧母的痛苦似乎没有给她带来多少阴霾的回忆,但迄今为止的十余年,她都没有丝毫忘记,生母临终前告诉她的话。但也不得不从文宗避开的眼神中相信,她不是文宗的女儿,而且还有一个同胞的长兄。莲妃希望,自己痛苦绝望的婚姻不要让自己的女儿重蹈覆辙,也希望她安稳的接受文宗的爱,不要忘记感恩和回报。从那一年开始,文宗在承徽心里,成了无可替代的存在,不仅是君主,是父亲,是师长,更是承徽需要用一生去保护和感谢的人。

原本,承徽觉得,萧韵瑱或许还不知道她并非先帝亲生,也觉得萧韵瑱依旧还是那个需要安抚宽慰的幼弟。万寿节之后,萧韵瑱又来撕闹,承徽只能搬出姐弟的身份压制他的胡来。

时至今日,她依旧没有忘记萧韵瑱滚烫的身子,和他在承徽耳边的低语,“阿姐,真的是我的阿姐吗?”

元徹二十六年十一月初,正值冬日,寒潮肆虐,平州各地受灾严重,民心浮动,举国不安。当时文宗已然病倒,为了赈济灾民,安抚民生,安排承徽带领朝臣亲自前往平州。那时,文宗已缠绵病榻将近半年,承徽原以为,赈灾不过几月,等到她回京,文宗或许会好些了。可待承徽安顿好随行人员,实地勘察过灾情,安排下事宜,也不过才半月,就收到京中密信,得知文宗已在弥留之际。等承徽快马奔袭回到京城,已是二十六日夜里了。

回想起那天她行色匆匆到了先帝寝殿,太子、三师、二相已跪满了一地,承徽看到文宗毫无血色的脸,几乎站不住。而那个爱护了她十余年的“父皇”,似乎在撑着自己最后一口气等着她回家。

“阿年,你回来了啊。”文宗伸手去摸承徽的脸,“朕要去见你阿娘了,太子托付给你,你替朕照看一下吧。”

承徽泪流满面,失去亲人的痛苦让她说不出话来,只能不住的点头,答应文宗的嘱咐。

文宗招手,示意太子上前,“朕也把你阿姐交给你照顾了,记住朕同你讲的,别让别人欺负她,你也要好好听她的话,好好跟着你阿姐学。”说罢长长呼出一口气,握着承徽的手,盯着她冒着风雪而来的那张脸,“你瘦了好多,要照看好自己,别让朕心疼啊。”不到半刻之后,文宗就永远的阖上了眼睛。

“陛下驾崩——”,承徽听着司礼太监的声音,看着身边跪着的萧韵瑱泣不成声,瘦小的肩膀不住的抖动。她抱着那个小小的身躯,看着宫人收拾文宗的仪容,只觉得那一夜的北风呼啸,雪下得格外的大,养居殿内外连带着丧仪用的白绸,几乎让承徽眩目,看不清眼前的路。

她盯着床帐上的青雀纹样,想了又想,依旧猜不出萧韵瑱没由来的爱意和纠缠到底从何而来。文宗奉行儒道,尊崇汉人的纲常伦理,带着承徽也恪守礼仪,除了萧韵瑱刚登基那两年年岁实在是小了些,独自一个人谁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