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新田独镇
三亚特区的规划建筑办公室主任季润之在基石旁的工棚――也是工地指挥部里放了一张折叠桌,在上面铺上建筑规划图纸。一盏汽灯把昏暗的工棚照射的雪亮。
季园和季墅在工棚里忙前忙后的收拾,把个工棚收拾的干净又整齐,让季润之觉得很是舒服。有徒弟就是好啊。这两个徒弟除了不能用来满足生理需求之外,服侍的他无微不至,到了他咳嗽一声就马上拿吐痰的纸的地步。
季润之不是那种喜欢藏着掖着的人,徒弟如此讨他的欢心,他教起来也就相当的用心――尽管他对教育不感兴趣。。
在他的教育下,现在这两个徒弟掌握了简单的地形地貌测绘,学会了简易制图,季润之打算三亚开的工程稍稍安定下来就集中精力教授他们更为专业的内容。以后简单的工作就直接交给他们去做,不用自己亲力亲为了。
“好了,你们先出去吧。”季润之听到外面远远的有人在喊立正敬礼,知道三亚地区的主要军政头目都来了。他们要在这里审核田独的建筑规划。
他走出工棚,果然从车站上流星二号正冒着白气停在站台上,劳工们纷纷爬上车皮卸载上面的货物。一众元老正从站台上下来,站台上的哨兵正举枪行礼。
“你这里不错么。”席亚洲第一个钻进他的工棚里,一屁股坐在长凳上,“收拾的比我那司令部好多了。”
“都是季圆季墅搞得,两个孩子干活真不错。”季润之一边招呼一边关照在外面候着的两个徒弟,“去泡一壶茶来。”
“泡什么茶,”王洛宾晃了晃手里的钢化旅行杯,“都是自备的,你关照他们弄点开水来就好。”
季墅从开水站提来了两个热水瓶――这是元老们才能享受的高级奢侈品,给每个人都倒了水,又把汽灯的开关拧大,才退了出去。
工棚四面到处是川流不息的劳工和车辆很是喧闹。不过并不影响工棚里的会议。三亚地区的主要军政长官没人在意这个,全都聚集在季润之身边,仔细的看他刚刚搞好的田独规划家族图,听他讲规划思路。
这个原本潮湿的***带谷地现在未来的田独铁矿将容纳上万的矿工和他们的家属。季润之不仅要为这个新兴的城镇做出布局规划,还要考虑到将来的展。
田独的铁矿石质量很好,但是绝对储量是有限的。以穿越工业对钢铁的巨大需求来看,对田独的开采不会延续到一代人以上,所以从一开始就要规划好当附近的矿产开采殆尽之后如何展的问题。
从城市展的角度来说,三亚湾沿岸才是较为合适展成大型海滨都市的地方,不仅有足够的海岸线作为旅游资源,此地的海盐生产潜力也足够支撑一个城市的展了。而且三亚河的河水为城市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相形之下田独的展潜力有限,先这里的面积有限,其次矿产品一旦开殆尽就会造成城镇的衰落。矿业城镇普遍污染严重,要进行产业转型很不容易,而且可能还需要做大量的环境恢复工作,因此田独的可持续展性不强,作为一个城市必须的资源――水的储量也不太充分,转型为其他产业城镇有相当的难度。
因此在三亚开规划中,季润之只把田独作为一个功能性极强的矿业小镇来规划,不设工业区和商业区。小镇只有三部分构成:矿业公司行政区、矿工生活区和矿业工业区。后者只是一个为矿山搞机械修配的机械车间,也为整个三亚地区的机械设备提供简单的修配服务。
城市和矿区的水源将来自田独河的小水库――根据白国士等人的勘探和查询旧时空的水文资料,田独河的水量和海南所有的河流一样,干雨季差距极大,虽然现在修筑了铁路,无需指望田独河的河运,但是城镇本身的生活用水和矿山工业用水的总量很大,而且穿越众还准备在田独附近搞些基本的农业生产,综合起来看没有个水库调节水量还不行。用来电倒在其次,小水电电不平衡,电量也不够,只能用来丰富下元老们的生活而已。
田独的主要能源来自煤炭。运输船只从三亚运走铁矿石,返程的时候运来煤炭。一部分直接用于驱动蒸汽机,另外一部分制造煤气,用来供照明、烹调和供应本地小工业的燃料。
“配套太少了。”王洛宾看着他的规划图,“商业区的规模也太小。”他继续点评着,“矿工以后会有老婆孩子,这些人安置在哪里?多余的劳动力也要有所安排……要照你这样规划这个镇是典型的单身汉小镇了。”
“正是这样。”季润之把自己的考虑解说了一遍,“……在这个镇上花太多的力气是没意义的,它的展潜力有限,田独的矿石储量也不算太大。所以田独能用上二三十年就够了。”
“要这样的话,未来的田独镇就没有妇女和孩子了。”
季润之点头:“照我看,这里最好是劳动营类型,和甲子煤矿差不多。矿工、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都采用合同轮换制,单身赴任。在这里干三四年就回家。伙食采用食堂解决,个人不开伙,后勤社会化管理,吃住穿行全部由矿务局统包,生活服务设施配套缩减到最低,最多开几家小餐馆、小酒店之类的设施调剂调剂,再搞个体育场和妓院让矿工们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