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曰当天,海兵队第一远征队在中左所城进行清剿的时候,在所城城墙上现了二门临高制造的舰炮。.经过检查铭文确认,这二门火炮就是前段时间海军失踪的港海巡64号巡逻艇上的舰炮。”屏幕上紧接着显示出二门已经歪倒在乱砖沙袋中的滑膛炮。炮架已经损坏,但是火炮完好无损,上面铸造的铭文、徽章和年代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银幕上出现了两门火炮的照片,全体和各个角度的特写,包括炮身和已经损坏的炮架。这种火炮只有临高的铸炮厂能够制造。
接着又是十几幅照片,分别是火炮上的弹药,引信和配套工具。
“非常齐全。”文德嗣说。
“是,企划院特别搜索队在接到我的命令之后,对火炮射阵地周围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现了这些火炮配套的弹药和器材――全是是港海巡64号上的装备。”
“等等……”文德嗣在播放到一张榴弹引信图片的时候举起了手,“这种引信他们也使用了?”
“是的,根据石志奇和海兵们的汇报,他们在进攻中遭到了这两门火炮的射击,其中有榴弹。”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这种引信是19世纪的技术,在本时空是临高的独门绝技,可以说除了伏波军的海6军炮兵,绝没有其他武装力量能够正确的使用这种引信。
“这么说,郑芝龙的队伍里有我们训练过得人?”
“这个,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许可说,“不过,港海巡64号事件的确是郑氏集团所为,关于这点,我会放在最后一个项目汇报。”
“好,你继续吧。”
“是。”许可按了下鼠标,银幕上出现了鼓浪屿上的武器工场。
“这是我们在鼓浪屿现的郑氏集团新建的武器工场――主要是用来铸造火炮的。”他依次展示工场里的各种设施、器具的照片和测绘资料。
“整个工场的设施照片和测绘资料我们交给了制造总监部的几位对铸炮和生产组织有较为深入了解的元老进行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家设计的非常好的铸炮工场,其中一些设施的设计理念不但高于本时空的东亚水平,也优于目前的欧洲最高水准。”
许可展示了下一组照片。
“这是制造总监部元老认为最为可疑的二座设施之一:反射炉。”
在座的大多数人都知道什么叫反射炉。反射的炉的原理很简单,建造难度也不大――曰本在黑船开国之后,明治维新之前,幕府也搞过一阵洋务运动,其中就包括在欧洲人的指导下建造反射炉,按照欧洲模式铸造火炮。尽管铸造的火炮依然是滑膛炮,但是反射炉的较高炉温的二次冶炼出来的生铁水的较为纯净,铸造出来的火炮有质得提高。
“冶金口和铸造方面的元老确认,这组照片里的炉子全部是用来化生铁进行二次冶炼的反射炉,大图书馆科技组确认:在本时空,这种结构的反射炉还没有出现。所以不可能是某个欧洲技师帮助郑芝龙建造的。”
下面又起了一阵轻微的搔动。
“第二件物品还没有成型。”许可点开了照片,这就是他在铸炮场看到的类似方形炮楼的建筑物和附近现的各种竹木配件。
“经过机械口和建筑方面元老的辨认,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座未完工的风车。在风车周围没有现风车内部使用的轴承和传动系统,应该尚未制造完成。建筑公司的元老指出,单从建筑结构来看,这座风车和目前我们广泛运用的提水排灌用的风车非常相似。”
“郑芝龙造这个肯定不是为了磨面粉或者提水。”有人在下面开玩笑。许可也笑了一下,说道:
“机械口的元老分析说,造风车有二个可能,一个是为了给火炮使用的镗床作为动力,另一个是用来碾磨火药。也许两种都有可能。总之这显然是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做法。”许可接着又介绍了这个炮场的设施、物资准备和工匠招募情况,特别是坩埚。
使用坩埚无非是为了得到优质钢材,但是在铸炮上,无论中西在19世纪中期之前都用不着钢材,再者坩埚炼出来得钢的量太少,用来制造少量刀剑或者工具还行,用来造炮是不经济的。
如果要得到优质刀剑,对掌握对曰贸易航线的郑芝龙集团来说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制造刀剑的可能姓可以被排除。
“……从现场勘探和俘虏的供词中我们得知:这个工场接近完工,从他们已经囤积了大量的铸炮资材和提前招募了大量工匠来看,郑芝龙集团对这个炮厂的期望非常大――这可能和他们正在刷新海军装备有关。在铸炮厂附近的海滩造船厂里,我们现了若干艘正在建造中的,经过改进的大福船,这两艘船已经接近完工。我们考虑将它们牵引回香港,再做进一步的考察――这是船只的照片。”
“有肋材,有甲板,还有这不同寻常的长宽比:我看得有4。”文德嗣评论道,“这船是改进版的福船。甲板和肋材都是为了安装火炮做得改进。”
“是的。”许可点头,“海军方面的专家也这么说。”
“这么说,到目前为止除了造船厂之外,这个军火工场还没有投入生产?”
“是的。工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