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上,于东展开了一封信。
这封信是即将离开的时候,吉米拿给于东的。
吉米告诉于东,这封信是乔伊斯·卡罗尔·奥茨写的,先是寄给了罗梅罗,然后罗梅罗转寄给吉米,再由吉米拿来给于东。
信封上写了寄信时间,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看来这封信到自己手里也经过不少波折。
一开始听到乔伊斯这个名字的时候,于东还没什么印象,后来吉米介绍说美国非常出名的一位女作家,之前还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
经吉米这么一说,于东也想起来是谁了。乔伊斯算是当代美国女作家中比较出名的一个了,至于代表作,于东第一个想到的是《我们是马尔瓦尼一家》,这本书相对于她的其他作品要更加畅销一些。
不过,现在《我们是马尔瓦尼一家》应该还没有出版。
上一世九八年的时候,燕师大的一位研究生学弟推荐于东看了这本书,因为那个学弟在写跟这本书相关的论文,也希望于东能给些建议。
只不过因为没有中文版,当时于东磕磕跘跘地把英文版看完,也给不了那个学弟多少意见。
乔伊斯的作品还是比较杂的,题材种类很多,也经常写一些幻想类的,幻想类别中有不少都是恐怖题材。
据说她陪跑过几次诺贝尔文学奖,只不过一直没得。
当然,关于陪跑诺奖这种事情于东不太当真,说不定等他老了,百科上写他资料的时候也能写上多次受诺奖提名,这玩意又不好求证。
说实话,于东不太明白乔伊斯为什么会给自己写信。
美国人能看到他的作品只有科幻和惊悚,而且数量不多,乔伊斯这类被冠以“文学家”名头的作家应该不会对自己产生兴趣才是。
当然,于东也可以试着猜一猜,乔伊斯可能是因为《生化危机》才给自己写信的,毕竟信是通过罗梅罗转寄过来的。
信件展开,于东慢慢读了起来。
大概乔伊斯怕自己看不懂,所以遣词造句都比较简单。
“yu先生,很高兴你能看到我的来信,可能你会因为我的来信感到意外,但是我真地非常喜欢《生化危机》这部。最近我也在写一些带点惊悚元素的,正好看到了《生化危机》,它让我多了一些灵感。我通常很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信件并不长,乔伊斯大概说了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写这封信,然后又表示非常期待《生化危机》的续作,并且希望能够跟于东保持通信。
她还在信中附上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于东合上信,不免笑了起来,虽然不知道乔伊斯具体多大,但是今年应该年纪不小了,五六十岁应该是有的,倒是没想到还会喜欢看《生化危机》这样的。
当然,相比于她自己也在写恐怖,这一点反倒不稀奇了。
……
于东他们到学校的时候,是周五下午,周大爷看到于东他们回来,显得非常高兴,“哎呦,于老师,刘老师,这么长时间没见,我都想你们了。”
确实挺久了,加上放假那段时间,得有快两个月没见到了。
刘昌敏笑道:“这还抵不过一个暑假呢。”
“刘老师你还别说,从于老师到咱们学校,真还没有过了这么久没见到他的时候。之前暑假他也在学校待不少日子,去年暑假,他不是回学校那天淋雨了么,整个暑假都在学校待着的……”
“周大爷,你怎么老爱提这事。”
周大爷哈哈笑了起来,“不提了,不提了,不过你赶快去见见程老师吧,你不在这段时间我看她都瘦了……”
于东没理周大爷的唠叨,带着人进了学校。他让学生们先回宿舍休息,他自己则跟刘昌敏一起去校长室汇报情况。
吴常新见到他们的时候,还挺意外,因为没有提前联系,他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连宿舍都没回,就过来了?”
吴常新注意到两人手上的行李,批评道:“有什么事情这么急,连宿舍都不回?”
于东笑道:“也没什么急事,我跟老刘商量了一下,还是先过来报个平安,回宿舍倒是不急。”
吴常新亲自给两人倒了水,又是给自己点了个支烟,然后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好,好啊,看你们这状态,此行应该挺顺利的。”
“还算不错,事情都办完了。”
“学生们呢?”
“放心,学生们都全须全尾,我让他们先回宿舍休息了。”
“是要好好休息。”吴常新点点头,随后又起身回到办公桌那边,“这些天你们不在国内,有些事情还不知道吧。《钟山》登了你们三个的黄瓜园随笔,反响非常好,我今天上午在操场还看到读诗会的学生们在读里面节选片段。”
吴常新拿着一本《钟山》过来,刘昌敏反而更加感兴趣,顺手就接了过去,“我真要看看,之前问他们要看,他们三个没一个理我。”
于东笑道:“我当时不是没写完么。”
“纯粹借口……”
刘昌敏正要翻看,吴常新开口道,“现在别看了,这本给你,你回去慢慢看。这样吧,具体事情你们回头再过来说,好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