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惊鸿一瞥(1 / 4)

当夜,惠宁府有三十死士策马出城传信:召集四郡兵马的兵部咨文,给崔家和王家的家书,以及给静安王身边两位谋士的密信。

这些信,有些送出去,有些被安王截获。

“真的将有四十万大军集结吗?”刘若柏问道。

“你若是安王,你会信吗?”王九渊反问道。

刘若柏深思了一下,摇摇头。

“他必不会信,但,至少,会疑,”许凌云答道,“安王此人筹谋十余年,心思缜密,实非鲁莽之人,见兵部咨文,必会再做部署,延缓出兵日期。”

“哦,我们要的是他拖延的时间!”刘若柏脑子开窍了些,恍然大悟。

王九渊此刻眉头深锁,望向北方,除了这迫在眉睫的安王之乱,他心里更为记挂的,是北方的家人。

“举族避难”,王九渊远在琅琊的父亲王辉,念叨着这沉重的消息,但转念一想:“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又怎能置乡民于不顾。”

年近七十的前太学掌院王辉,召集族中管事者,组织乡民自守。而他自家庭院,布置干柴围于院内外,做与叛军同归于尽的准备。

在王九渊兵部咨文发出后,惠宁府附近各县守军和临时征召的义军纷纷向惠宁府涌来。

安王虽不信王九渊能征集几十万大军,但也不敢轻举妄动,待斥候来报,王九渊只征召到四万平叛军,安王才率九万大军从北江城出发。安王养兵千日,终得一用,叛军势如破竹,几日间连攻下长江上游的九康,庆阳两个战略要地。

各郡勤王军队尚来不及反应,安王的盟友,岭南王,已率他的一万精兵逼近南江城。

南江城,只有一千守军。南江太守李正只收到王九渊“死守”之令,以及平南军前营长韩曜希和崔皓尘,做他的左膀右臂。与其说是左膀右臂,不如说是左右驾了两把刀子。

岭南王的兵还没到,招降书已经到达,李正内心正动摇,韩曜希一把扯过他手中的招降书,放到烛火上,化为灰烬。

“我们只有一千老弱残兵,怎么抵挡领南王那一万精兵!”李正欲哭无泪。

崔皓尘道:“你只管守住,我即刻去请援兵!”

崔皓尘转而握住韩曜希双臂,郑重道:“曜希,这里靠你了!”

“不行!领南王的兵就在城外!”韩曜希言辞恳切,“你武功不如我,我去请援兵。”

崔皓尘摇摇头,道:“姜郎去请援兵迟迟未至,我担心丰县官兵因他是外族而不信任他。你武功在我之上,兵法亦精通,你更应守城。”

“可是。。。”韩曜希预感此行凶险,十分为崔皓尘担忧,又不知怎样才能说服他,心里很急,面上仍是冷冷的。

“你忘了先生临走时对你说的话了吗?”崔皓尘只好搬出先生来。

“没忘。”

“先生怎么说的。”

“他说,要听崔师兄的话。”

深夜,南江城门开了一条缝,崔皓尘着夜行服领着十骑出城,没入未知的夜色中,崔皓尘心中似无着落,但暗夜中似乎又有一丝光明指引他往前走。队伍行至一条河边,一位骑兵下马入河探路,寻得一处浅滩,众人渡河。河水与月光交相辉映,渡河至一半时,崔皓尘望着似乎近在咫尺的皎皎明月竟有些恍惚:好美,可惜无法驻足欣赏。

一声惨叫将他惊醒,他面前的骑兵中箭落马,紧接着,是一阵流矢。骑兵中又有两人中箭落入河中,血水染红一摊银色月光。

随即,岸边树林中冲出几十轻骑,与崔皓尘一行人厮杀于河中。渐渐地,崔皓尘听不见外界的声音,他只顾着抵挡向他劈来的长刀,一股巨大的恐惧将他包围,仿佛回到了四年前他任主将的那个战场,成千上万的士兵,在他的带领下,陷入敌军包围圈,他被护在中心,看着一个又一个士兵倒在血泊之中。

一支长戟向他胸口刺来,他分不清是记忆还是现实,同时,一支箭从他身后飞来,射穿了他对面的敌人。他回头,只见月色中一人一骑正冲过来,虽看不清,但他心里清楚那人定是韩曜希。

河中只剩一人与他并肩作战,其余精骑皆已覆没,他冲岸边大喊:“曜希!不要过来送死!回去守城!”

“别废话!有我在,你死不了!”韩曜希边喊边冲入河中。他目光如炬,杀出一条血路,直奔崔皓尘所在。

月夜中,立于岸边的敌方头领,将目光投向了韩曜希。他一夹马腹,冲向韩曜希,护于他身边的一位亲兵喊道:“二公子!危险!”他置若罔闻,亲兵只得跟上。

“噌!”他的长戟,与韩曜希的长剑,擦出了火花。两人上下翻飞,对抗了几个回合,竟不分胜负,韩曜希的心竟不合时宜的兴奋起来:“遇到对手了!”

强大的对手激发了韩曜希的灵感,他脑中闪过一个新招式,借马镫之力登上马背,腾空从高处踢掉对方的长戟,长剑刺向对手喉咙。就在这一瞬,韩曜希的目光转到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