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都市言情>逆袭从1988开始> 第170章 要把小报办成大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0章 要把小报办成大报(1 / 2)

招聘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周道通过二次筛选,已初步选定了几个人选。

毕竟在宛都,最不缺的是人才,关键是你是否把人才当人才。

中夏省籍的大华国两院院士三分之一都是宛都籍,大华国七大博士村中夏省惟一一个也在宛都地区,更不用说那个在大华国都响当当的宛都作家群……

说不缺人才,特别是不缺办报纸的人才,那是一点都不带夸张的。

一周后,几个主要部门的人选已基本到位,编辑部、记者部、广告部、发行部人选都确定了下来。

至于财务部,虽说财务独立,但这又不是周道自己的公司,所以财务还是由台里派出人员入驻。

当然,吴台长表示,财务人员任免由周道全权负责,有了这个姿态,已很不错了。

财务部人员一到位,工商税务就有专人负责了,拿着省刊号,加上台里的证明,南都荧屏报社的执照很快就办下来了。

这跟宛都市华道装饰工程公司完全不同,后者全凭自己两条腿,一张嘴。

老实说,周道的华道公司目前积累的流动资金已有三十万,已远超荧屏报这点可怜的家当了。

二万元的报社开办经费虽然不多,但这块牌子有前者难以匹敌的无形资产和社会资源,对于周道来说,这也是无可估量和他最看中的。

最关键的,这张报纸是乔华对宛都文化发展宏观规划的一块试验田……

人员一到位,只需要分派工作就行了,编辑部已开始编辑稿件,联系印刷厂。

周道拿出自己之前对报纸的策划方案,编辑主任有了方向,再细化各个栏目,搜集相关稿件,工作都按步就班的开始了。

而记者部,则讨论采访方案,因为创刊号要在春节前发行,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这一天,周道召开例行工作会议。

会议议程先从编辑部开始。

“易磊,稿子准备得怎么样了?”

编辑部主任易磊是个诗人,曾在各大诗刊发表过大量的现代诗,有过办内部刊物的经验,对于办报纸虽不能说轻车熟路,但也能算上是触类旁通。

易磊摊开笔记本道:“周主编,目前我们编辑部共有三人,一版由我负责,二版三版由叶群生负责,四版由晋未雪负责。

目前的稿件已准备得七七八八了,我正在指导他们如何画版,如何编辑。”

周道点点头,“很好,除了稿件的编辑方法,还要对稿件修改常用符号进行统一,我这里有一本报纸编辑常用手册,你们部可以传看一下,比如插入符号,删除符号,文字位置符号,都要统一,这样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参与到编辑校对中来了。”

易磊点点头,“周主编,我记下了。”

“记者部的工作进展如何了?”

周道问。

记者部主任马均曾在中夏石油报当过记者部主任,他开口道:

“我们记者部的三位同事,已按周主编的要求采访了地区委员会的主管领导及电视系统的领导,已获得五位领导的签名支持,另外,我们已计划在节前选取农、工、商各界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目前策划方案已基本成形。”

周道点点头,面色严肃道:

“首先,我要强调一点,我们的采访不同于日报,因为我们没有时效性,没有时效性如何吸引读者?只有一个法宝,可读性。

什么是可读性?这是我们区别于官腔八股文最重要的地方。”

周主编的说法很是新鲜,所有人都认真聆听。

“首先,我们看一下普通的日报,他的新闻一般是由标题,导语,背景介绍,最后总结这四个部分组成,除了标题,内容主要是三段式,表达的语言方式主要是陈述发生了的新闻。

因为他们有时效性,满足了受众‘发生了什么’的心理需求。

如果我们也这样行不行?”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回答。

马均是新闻科班出身,他接口道:“新闻三段式,这是标准的新闻写法,按说应当遵循这个方法……”

周道打断他的话,坚定的道:

“我要说的是,对日报行,对我们宛都荧屏报,这种方法不行!”

被主编一句话否定,马均脸色难看,但他没有反驳,其他人则屏住呼吸,等着周道的下文。

“理由很简单,你用这个方法,写出的文章跟日报一样,人家日报报纸已报导出来了,你过了一周才报出来,早成旧闻了,还有人看吗?

没有人看,人家会觉得你有必要浪费纸张吗?没必要!这张报纸还想让人掏钱买,谁傻?

连看都不愿意看,还会买吗?肯定不会!

所以我们的方法必须区别于日报,日报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而我们呢,告诉受众‘为什么发生’!”

周道这一说,其他人都觉得明白了点什么,纷纷交头接耳,“周主编不愧是获得过大华新闻一等奖的,厉害!”

“我干过几年新闻工作了,就没听过这么新鲜的观点!”

“……”

周道接着说:

“所以我们要求,我们的新闻要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