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这句话虽然在军队当中很流行,也很能激励作战的将士,可无论是在大炎,还是在北蛮,亦或者是西域和南唐,真正能够被人诚心实意称呼一声将军,或者大将军的人少之又少,这是为何?
原因很简单,大多数武将的能力水平都有限,很多将领终其一生,他们最高的官职也不过是百夫长,或者千夫长,而能成为万夫长的都少之又少,至于更高的官职,往往都需要家族几代人,不断拼杀才能获得,而像许淳和房巨鹿这样年少成名的武将,是极少存在的。
哪怕是许淳和房巨鹿,他们都不完全算寒门子弟,房巨鹿所在的房家,可是长安老牌的家族,只不过,其名声不显而已,许淳所在的许家,同样如此,只是,相对于房家,许家更加的低调,实力也要低不少,而许淳所在的许家,也是在许淳这一代成名,又在许淳这一代没落。
像大炎王朝内的其他四位大将军,镇北大将军夏侯拓,夏侯家族可是大炎王朝典型的武将世家,数百年来,夏侯家族在北方可是死了很多很多人的,可谓是满门忠烈,至于镇西大将军秦嘉涆所在的秦家,镇南大将军武英叡,镇海大将军殷元魁,他们都是武将世家,谁祖上没有阔过啊。
知人善用,是没有上位者必备且该有的素质和胸襟,可很多武将也好,文官也罢,尤其是那些寒门子弟,很难获得高位,这又是为何?
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眼界,因为接触的东西太少,他们的眼界限制也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在一般的小规模战役,或者中型规模的战役当中,一般的中低层将领,对应起来毫无问题,甚至可能是游刃有余,可是,一旦经历的是大规模战役,他们能管理和指挥好自己手上的军队就很不容易了,至于其他的军团,他们尚且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和精力去管其他。
在军营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很流行:“校尉好做,将军难当。”
当一场大规模战争发生,能够指挥十数万人,甚至更多兵团,同时作战,而且还能做到物尽其用的将领,其实是少之又少的,令行禁止,那是基本的操作,而如臂指使才是一个真正大将军该有的素质。
西北现如今的战争规模,是空前巨大的,殷元魁带领的五万人,秦之豹的十万人,石狼的一万人,宁致远的六万人,燕王交由韩德厚指挥的八万人,再加上童真从西沙抽调的五万人,足足有三十万人,如果再加上其他一些临时收编、征集的其他兵马,再加上之前康城内关押的俘虏,殷元魁现在麾下足足有四十万人左右。
如果在把古沫汐带来的兽军也算上的话,炎军这边的兵马已经超过五十万人,而在看看西域联军。
西域联军之前在人数上就占据优势,虽然在之前两次攻打康城的时候,他们损失颇大,尤其是申屠侯指挥攻城的时候,给西域联军方面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可在安德烈负责指挥的时候,西域联军的人马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是越大越多。
抛开大量的蚁军和囚犯军不去说,单单是阿修勒令赶到前线的数个王国的军队,就是一股很强劲的生力军,据不完全统计,法阿和尚目前手上足足有近七十万的大军。
当然了,战争并不是单纯的比拼双方作战的人数,主要还牵扯到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军备优良,比如将士战力高低,比如后勤充裕与否等等,但是,人数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
骑兵游猎,重甲兵破阵,步卒冲锋,奇兵突起......任何一种兵种的运用,都需要指挥者灵活运用,在说书先生,或者话本当中,经常看到的,什么两军对垒,在大战展开之前,双方各派出猛将在阵前厮杀,大战三百回合的时候,想都别想,在真实的战场上,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出现的。
当官职做到一定位置之后,将领是无需亲自上阵杀敌的,不是他们不愿意,也不是他们不敢,而是相对于亲自披甲上阵斩杀敌军几颗头颅相比,他们稳坐中军大营,负责指挥作战意义更加重大。
一个人在骁勇善战,无非就是百人敌,千人敌,了不起就是一个万人敌,在中小规模战争当中,或许他们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可是,在这种双方投入超过百万军队的大战当中,别说一个万人敌了,就是十个万人敌,在百万大军当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罢了,他们能起到的作用,往往很小。
在法阿和尚的象兵被古沫汐的兽军击败之后,法阿和尚动用了第三支奇兵,铁牦牛。
西域盛产牦牛,而且以野生牦牛为主,这种牦牛身高体大,皮糙肉厚,如果跟大象比,那自然是没法比,可是,它们的优势在于其速度跟战马,是不相上下的,甚至在它们发狂的时候,其速度要远超战马。
所谓的铁牦牛,就是全身都被笼罩在铁甲当中的牦牛军团,其装备跟许一凡弄出来的重甲骑兵很像,但是,铁牦牛的负重要比重甲骑兵更加全面,而杀伤力和破坏力也更加巨大,负责驾驭它们的,是一支炎军从未见过的兵种。
他们身高普遍不高,最高的人也不会超过一米六,大多数人都在一米五左右,其皮肤漆黑如墨,牙齿参差不齐,虽然也很雪白,可如果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