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凡随宋大仁拜别师父田不易,从“守静堂”中退出来,又听着宋大仁详详细细讲解了许多修行的经验和注意事项之后,这才回到自己的院落之中。
推开竹门,踏着卵石小路,鼻端萦绕着青青草坪散发的清香,左边的一株青松昂然挺立,右边的五六根修竹在微风中簌簌作响,不禁心情大好。
“从今往后好好修炼!”张小凡低声给自己打气,推门进入屋内,盘膝坐在榻上。
“《太极玄清道》和《大梵般若经》!”张小凡口中喃喃自语,“这两门功法一道一佛,理论相悖,修行路数相反,最初修炼起来事倍功半,颇为耗费时间,但是却能打下坚实的根基,对后续修炼大有好处!似乎后来张小凡能够修为有所成就少不了此时打下坚实基础的功劳!”
“道佛双修是一定要的,但也不能耗费太长时间,免得师父担心失望,也不符合我快速提升修为的期望!”张小凡微微皱眉。
“哎!对了!”张小凡忽然想起来前世在养老院中陪着老人家们既背过道家经典《道德经》,也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背的滚瓜烂熟。
道家思想一脉相承,《太极玄清道》中很多理念与《道德经》高度相同,都讲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而《大梵般若经》中有一小部分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十分相似,但是又有很多地方不同。
仔细比较一番之后,张小凡发现《道德经》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比《太极玄清道》和《大梵般若经》更加完善,更加高深,更加直指本质!
正因为《道德经》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更加深奥,不似《太极玄清道》与《大梵般若经》那般完全背道而驰。
道教修真,讲究共天地一息,身同自然,以身御自然造化,化为大威力。
佛门,主旨却是“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总而言之,道家修真,注重感悟自然,天人同一;佛家修真,注重体悟自身,照见五蕴!
但是无论道家修真还是佛家修真,大道至简,万法归一,殊途同归,最终的修炼目的都是长生超脱之路。
《太极玄清道》和《大梵般若经》正因为残缺不全,或者说当初领悟之人见识所限,有失偏颇,不够圆满。
而《道德经》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乃是地球千百年来道教、佛门智慧凝聚的精华之所在,有直指大道之功能。
虽然张小凡如今的修为境界还不足以将《道德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接化为无上功法来修炼。
却可以触类旁通,以《太极玄清道》和《大梵般若经》为引,以《道德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更高深佛法理念为目标,便能领会出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沟通之法。
想到此处张小凡豁然开朗,《太极玄清道》和《大梵般若经》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经有了化解之道。
大胆假设之后,张小凡只需小心求证,仔细摸索,便能完美调和道佛两家修炼之矛盾,并且让其相辅相成,内外循环,自成一体!
解决了这个首要问题之后,张小凡再次从怀中取出普智大师留下的“噬血珠”。
仔细打量这颗深紫色暗淡无光的圆珠,珠上中间有一个细孔,珠身呈半透明状,隐约看见里边有一股淡淡青气旋转不停,左突右撞,欲破壳而出。
只是青气每次接近珠子表面,该处都会被普智大师布下的佛门“卍”字真言镇压回去!
“这家伙是个烫手的山芋!”张小凡心中有些为难,按照他最开始的想法,很想将其丢到“摄魂棍”所在的幽谷水潭之中,任它们自生自灭。
可是融合的张小凡的灵魂却对“噬血珠”这件普智师父留下的遗物十分留念不舍。
良久之后,张小凡一咬牙自言自语道:“这‘噬血珠’和‘摄魂棍’虽然都是绝世大凶之物,但威力堪比九天神兵,乃是我纵横天下的一大依仗,弃之着实可惜!既然我已知晓它们的弊端,只要小心谨慎,便可化解它们带来的威胁!”
最终张小凡还是决定将“噬血珠”留下来,但是却决定要经常将《大梵般若经》修炼出来的佛力灌注到普智和尚的“卍”字封印之中,加固封印!
解决了眼前的麻烦之后,张小凡便准备开始安心修炼!
让他惊喜不已的是,得益于强大的灵魂之力,张小凡发现自己居然可以一心两用,同时修炼《太极玄清道》和《大梵般若经》!
小心翼翼运转两种功法,《太极玄清道》凝神静气,抛却诸多烦恼,引天地灵气入体,在依照特定的经脉运转大周天,感悟天地。
而《大梵般若经》则需要五蕴皆空,摒弃外界纷扰,专注体内气息运转。
张小凡结合先前从《道德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所领悟的内外贯通之法,先以《太极玄清道》将天地灵气引入体内,再以《大梵般若经》操控引入体内的天地灵气运转。
这些气息一部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