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说那郎君说自己从来没有到过万家村。
锦绣娘死了心,她不是个怨天尤人的人,只当丈夫已经死了。自己把万锦绣生了下来,想一辈子就守着这个女儿过,旁人再同她介绍亲事,她也不愿搭理。
因为没有爹,万锦绣小时候过得很苦。锦绣娘忙于生计,没有那么多时间看管她,总有些小孩被嘴多舌长的大人教唆,取笑万锦绣是个没爹的孩子,好在她懂事早。
锦绣娘又有一身好力气,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倒也撑起了一个家。
加上家里还有几分薄田,晞国当时刚登基的皇帝急于树立一个爱民如子的形象,仁政德治,轻徭薄赋,大家的日子过得很有盼头。
说起来锦绣娘本来不必那般劳累,家里统共三口人,老爷子那时的身子骨也还算硬朗。只是锦绣娘想多挣些钱,好为女儿攒嫁妆。
隔壁村村头有个大户人家里退下来的女夫子,回乡办了女学,本来只打算教识本族的姑娘。
锦绣娘舔着脸送了些束脩,让万锦绣在她家里也有了方小桌子。
锦绣娘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盼着锦绣在书中识些道理,明些人心,莫再如她一样被人三言两语就诓了去。
只是锦绣娘还是低估了一个小孩子在陌生环境里要面临的压力,总之,万锦绣上了两年学后便不愿再去了,性子也越发沉闷,倒是喜欢在沙地上画画,偶尔接些帮人缝补的活计。
也许正因如此,万锦绣女红绣技上的天分得以展现,万锦绣的身子骨不如她娘,注定不可能像她娘一样上山下水。
做母亲的心里自然希望女儿能有一门不靠人便能养活自己的技艺,便着人将万锦绣送去城里拜师学手艺。
三年后,万锦绣在白水城以一幅富贵无边的双面锦绣出了师,成了名。
她年纪轻,想法多,加上技艺精巧,绣出来的东西往往独一无二,别有一种韵致。
城里很多大户人家的小姐出门子时的嫁衣都指名道姓要她来做。
没有意外,娘俩后来的日子越过越好,那间不大不小的两进小院子便是靠着万锦绣一针一线攒起来的积蓄置下来的。
只是这时候问题也出来了,万锦绣是棵活的摇钱树。
这年头,要想守住钱财,锦绣娘的意思是家里头还是得寻个男人杵着。
万锦绣自己是不着急的,她为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做衣裳,长得讨喜,脑子又活泛,愿意时时刻刻捧哏逗哏,来来去去也与她们结了一二交情。
这些大户人家的主母闺秀对待有名气的绣娘颇有几分尊重,负心薄幸的话本子与戏也看了不少,大多都为万锦绣母女的遭遇感到心痛。
有时衣裳绣好了,也不用万锦绣送上门去,自有婆子驾车来接。虽然算不得什么大脸面,但威慑一些有贼心没贼胆的村里人还是够用了。
万锦绣虽不是个招摇的性子,但她的确不想要一个夫婿来对她指手画脚。
这世上,最难辨的就是人心。
此时这般,彼时那般,她只是个寻常女子,一旦成婚了,说不定就做不得自己的主了。
但锦绣娘很着急,后来大抵是多年积劳成疾,日子越过越好,锦绣娘却病倒了。也是在那一年,二十二岁的万锦绣松了口,替自己寻了一门亲事。
锦绣娘才安心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谁承想,大丧才刚过,她那走了二十二年的爹就突然出现了,从白水城过来,将万锦绣带走了。
万锦绣本来是不想走的,自己在万家村住了这么多年,又有个好手艺,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但架不住当时村里人说的风凉话,她爹又是皇商,手里漏出来的东西都是好的,村民轮番来劝。
万锦绣只好将包袱一收,她想跑,但没成功。
被村里从前一个总是往她跟前凑的地痞子告发了,池皇商一顶小轿子便将人带回了池府。
后面的事情,万大婶就不知道了。
再听到万锦绣的消息,便是村头那个地痞子家里的孩子说在万锦绣家里撞见鬼了。
有人说或许只是万锦绣养的猫作祟,万锦绣离开的那天,池府的人把她养的猫打死了。
大家说那猫有些邪门,养了快二十年,寻常猫早就死了,它却连模样都没长大。
后来午夜里锦绣家中传出来的哭声大约是猫妖在叫。
但万大婶总是觉得心里烧得慌,当年万锦绣是她接生的,她跟锦绣娘从还在穿尿布时起便一块长大。
村里人人都去劝万锦绣去池府的时候,她没有劝,她看不上那个只有一张好脸实际上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要靠锦绣娘养的书生。
何况抛妻弃女多年,说上天他也不算个男人。
锦绣宅子里出的动静让她不安。
她让自家汉子去白水城池府打听,果然出了事。那府上说他家新接回来的小姐没福气,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