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在时最爱打扮她们两个,林如海更是从不吝啬,但凡妻子女儿喜欢只管买来就是。可放在贾府中,王夫人断没心思打扮探春,贾赦舍不得给迎春花钱,惜春的父亲哥哥则是不提也罢。倒让晴玉有些感慨:偌大的荣国府,身处“寄人篱下”四个字中的其实不止她们两个。爹不管,娘不在,才是贾府的常态。想真正活出自由和体面的,谈何容易?
正思量间,忽听得一阵笑声传来,却是另一位挣出体面的奶奶来了。“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刚听见这句话,晴玉便跟着眼前一亮。只见帘幕微动,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身上无一处不精致:八宝攒珠髻,五凤挂珠钗,缕金百蝶穿花袄,翡翠撒花洋绉裙。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王熙凤本就美貌,配着这一身与众姊妹不同的华丽衣裳,当真配得上“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描述。
美人谁不爱看呢?且她们姐妹这两年还得在王熙凤手下生活,少不得要更热情些。随着贾母那一番“凤辣子”的调笑,晴玉也上前凑趣:“母亲往日最惦念家里,每每年节下都是要问的。人家都说,琏表哥的夫人最是爽利,管着一大家子井井有条。今日见着嫂子,便知道传言不虚呢。”
这话隐去了一些东西——比如贾敏一向知道,王熙凤管家的同时,上头还有几座大山。但毕竟也不算假话,是以黛玉也跟着点头应是,叫王熙凤听着心中得意。
年轻的奶奶当家,自然最喜欢别人肯定她的管家之才。听见两姐妹给面子,熙凤不由得更亲切:“妹妹们几岁了?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一应叮嘱,尽显当家奶奶的风范。
顿了顿,又想到两姐妹带来的浩大仆从队伍,笑道:“妹妹们带来的人也不必担心。适才已叫人打扫了几间下房叫她们歇息,行李东西都搬好了,日后缺什么少什么,也只管说。”
王熙凤那巧嘴只要想说,再没有说不好的。一番话叫远客熨帖,又顺了贾母的面子,直叫屋子里的气氛热络起来。偏偏长幼合乐之际,趁着熙凤捧茶捧果的间隙,冷不丁王夫人插进来一句:“月钱放完了不曾?”
晴玉心里“咯噔”一声,面上撑着不显,心里却凉了下来。侍立在侧的王嬷嬷和李嬷嬷略抬头看了眼,只见王夫人面色平静,贾母虽笑容微敛,到底也没有说什么。
熙凤便忙着回话:“月钱已放完了。刚才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
黛玉年纪虽小,这些年跟着贾敏和晴玉也多少学了些人情往来之道。眼下听着王夫人这话,本能觉得有不对的地方,只说不准具体的问题在哪,只得在桌下轻轻拽了下晴玉的衣袖,叫晴玉忍不住心疼。
可不是说不出问题在哪吗?王夫人这一席话,看似是无心话家常,甚至还透露着对晚辈的关心,谁要是敢就着这话跟她掰扯个一二三,那必是要落得个多心、小性、敏感多疑的评判。原著里的黛玉正是吃亏在这里,明明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偏偏大家都顶着一张公事公办的脸,她但凡把事情点出来,便显得她才是那个刻薄嘴毒、斤斤计较的恶人。
但这气就该忍下去吗?别说是最讲礼节的古代,就算是搁现代,也不会有人当着客人的面讨论自家的工资与花销。设身处地想一想,要是现代有人请晴玉做客,到家了却阴阳怪气地来一句“我家这个月工资还没发呢”,那她就算不当场走人,以后也绝不会再来了。
至于做衣服……王夫人真想给黛玉做衣服,多的是方法,绝不是在人刚到的第一天,向下人们传递一种她急缺这一件,自个儿连几件新衣裳都带不起的信息。更格外强调了“随手拿出两个来”,好似贾府库房里随便什么缎子都是她们高攀不起的一般。
晴玉自问身上这些虽然不奢华,却也不至于叫人小瞧了去,更不用说门口还放着几马车的行李。偏有人还要将这种话拿出来说,赌她不敢反驳——人家长辈只是无心之言,明明是好心,她怎么好意思抓着“随手”两个字不放呢?
这就别怪她也做一些下面子的“无心之举”了。
笑吟吟站起身来,晴玉只假作没听出刚才那些隐藏的深意,顺着王夫人的话头开口:“可见琏嫂子最是能干。这一日许多事,难为嫂子都记得清楚。倒是妹妹不才,初来乍到,还真有几件事需要托付嫂子。”
熙凤一凛,忙又将注意力从王夫人那里转回来。便看到晴玉略抬手,王嬷嬷便从青梅手上接过一匣子,拿出几张银票出来,霎时叫一屋子丫鬟婆子看得眼热。
“妹妹们从未出过远门,难免多带了些仆从,少不得给嫂子添麻烦了。丫鬟若有不懂事的地方,还请嫂子只管当自家奴才,该教训教训便是。只一样,这一应的月钱花销,自该由我们这里出。另有三千两银票,是日常吃用所费,还请嫂子万万收下,莫叫妹妹愧疚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