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上学的时候,莫小新每天早上去学校都极不情愿,母亲为此没少费神。
几乎每次都是好话说尽,好像求着他去学校一样。
莫小新每次都哭丧着脸不想去学校,只要不让他去学校,让干啥都行。
当然母亲是不答应的,所以她就想各种办法,让儿子莫小新去学校。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钱哄,人真的很奇怪,年龄虽然很小,不懂钱的价值,但也知道那一小块纸,能买东西,也就见钱眼看。
母亲从身上掏出钱一毛,两毛,或五毛给儿子。
当时五六岁的莫小新,虽然不清楚这钱面额到底有多大,能买什么东西,
但就知道这种纸是个好东西,就拿过了钱。
母亲就哄着说:“听话,拿着钱去学校买糖吃。”
接过钱的莫小新,高兴了一点,但还是有些不想去学校,就又吞吞吐吐的。
母亲则说:“你拿了钱就要听话,看我都给你钱了,你还不去学校。”
莫小新心想也是,母亲给钱了,拿了人家钱就要听话,于是就背着小书包,一颠一颠的去了学校。
当时学校隔壁有一户人家,但不是商店。
莫小新也记不清当初读幼儿园,是怎样进了人家的门,然后竟然买了几块糖,完全没有印象。
反正每次去,都是那家的女主人,一个中年妇女,笑着迎接他。
只要莫小新去,她就知道是来买糖的。
第一次去肯定有交流,但莫小新没印象了,反正是买到了糖。
从此莫小新就知道这家有糖,每次下了课,只要那天母亲给他钱了,莫小新必定去学校隔壁的那户人家。
那个女主人,肯定都记住,认识了莫小新,因为到她那里买东西的估计只有莫小新。
她家又不是商店,每次去她那,她都笑盈盈的把莫小新带到里屋,打开抽屉。
莫小新只管痴痴的把手里的钱递给她,然后就不管了。
莫小新不说话的看着她,然后又瞅向抽屉里的糖果,她接过莫小新的钱带着笑说到:“糖两毛钱一块,你两毛钱只能买一块。”
然后她拿出一块糖递给莫小新,莫小新接过糖就从她屋出来回教室。
边走边剥糖,从头到尾莫小新几乎不说一句话,别人估计会以为这孩子是个哑巴,是个傻子!
有时候拿了五毛钱过去递给她,那中年女主人笑着说:“这糖两毛钱一块,你五毛多一毛,我就再给你这样一块小一点的糖吧!”
莫小新依旧一直不说话,呆呆的站在那,她怎么说,怎么办,就怎么来。
接过糖果,他就回去坐在教室外的一个大的干树桐上,坐着剥糖吃。
有的糖味道不好,莫小新送进嘴里含一会儿,就吐在地上不要了。
有时也会拿出一颗糖递给某个同学说:“给你颗糖。”
对方楞一下看着他,然后接过糖就跑开玩去了,他就又坐在树桐上发呆。
母亲开始几乎每天都用钱哄他去学校,过几天就不给了。
背着莫小新说:“今天妈身上没钱,你听话去学校。”
有时莫小新听话,就答应了,有时候他心情不好,又不想去学校,母亲也不想给钱哄莫小新。
母亲就发怒的骂到:“妈的,给你钱你才去学校,你念书给谁念尼?你以为钱好挣,你今不去上学,看我咋打你。”
迫于母亲的淫威,武力恐吓,莫小新是又怕又觉理亏。
也不敢问母亲要钱了,只好拉着脸,撅着嘴,蹬着腿,闷闷不乐的去学校,以后再也不敢随意问母亲要钱。
一开始莫小新几乎每天都去学校隔壁那家人,那里买糖果,女主人都认识他了。
那女主人似乎专门买了一些糖果,整整齐齐的放在那个抽屉里,那些糖几乎就是专门给莫小新准备的。
有时母亲没给钱,那天莫小新也就没去。
第二天母亲给钱了,莫小新去买糖时,那给拿糖的女主人还会笑呵呵的问,昨天怎么没来买糖果。
学前班上完,读了一年级后,莫小新就很少很少去那里买糖果吃,几乎是没去买过。
不久那家人把土房子给扒了,重新盖楼房,莫小新也再没见过那个买糖给他的中年妇女。
哭闹不想去学堂,母亲愁来无奈何。
好言软语都说尽,也说不动上学郎。
无计可施可奈何?给钱哄其买糖果。
小孩真是太好哄,一毛两毛就搞定。
屁颠屁颠去学堂,买颗糖果送嘴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