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代·黄檗禅师《上堂开示颂》
初中三年,莫小新经历了三个语文老师,分别是张敏、刘峰、张玲。
初一,敏老师带语文课,但代课时间并不长。
第二个是峰老师,戴一副黑框眼镜,个子比较高。
刚到乡里上学,每周日全校老师在四楼会议室开会,莫小新见过他几次。
当时莫小新还不知道两年后,他会给自己代课,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有一次开会前,会议室就他一个人,莫小新和几个同学便好奇的在门口张望,看见峰老师在会议室放一张音乐碟片,手里拿着话筒,唱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
那是莫小新第一次听流行歌曲,感觉很好听,升入初中,没想到峰老师会给自己带语文课。
不知道他从哪弄来一些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他还要从每个小组抽查。
抽查背不过,放学不许你去吃饭,莫小新没想到都是初中生了,老师竟然还使扣留人,不准吃饭的下三滥手段。
而不知啥原因,莫小新那四人小组,每次抽到的都是自己。
莫小新怨恨,他也不知道换个人检查,难道自几看着真的很笨、很蠢吗!
为此莫小新心里一直很郁闷,后来莫小新回想,反思了一下。
可能峰老师每次抽查都看人抽,而小组里四个人,就自己学习差,看着就不灵光,每次抽查开始,莫小新就发虚、发慌,心一虚,眼神就飘忽闪烁,神情也就不自然,身体不经意、不由控制的晃动,更加显得有问题。
莫小新一抬头,碰巧撞上峰老师的目光,似乎他就是等着莫小新在看他似的,于是乎他手一指,莫小新就被选中。
一次两次选莫小新也就罢了,可他每次都抽莫小新,莫小新就无语了,难道这个小组就我一个人吗?你不会抽别人吗?为啥有的人你一次都不抽查?
后来莫小新想了想可能是:“老太太吃柿子——专挑软的捏。”
莫小新这个倒霉蛋,被叫去大多数都背不出,回答不完全老师的问题。
因此多数情况都被扣留,当然被扣留的不止莫小新一个,也有其他同学,比如李平。
到了放学,莫小新听话规规矩矩、老实的待在教室,苦闷的记背,不敢去吃饭。
而莫小新看着李平,无所吊谓,一脸轻松嘻笑地走出教室,去吃饭。
莫小新就担忧的问到:“你去吃饭?不是没背过不准吃饭么?”
李平哈哈一笑,看了莫小新一眼说到:“嘿嘿,背啥背,吃饭去。”
平哥一脸轻松无所谓,走出教室去吃饭,好像没有老师扣留这回事一样,而莫小新却如何也做不到那样自然洒脱。
老师的话语定的规矩,对于莫小新就是金科玉律,就像是孙悟空地上画的圈,他一点也不敢违背。
可怜、胆小的莫小新只能听话,规矩的在教室背书,感觉背的差不多去找老师。
结果当着老师面就出错,峰老师就让伸出手掌,用竹鞭打莫小新手心。
峰老师这一点值得表扬,教训学生,从来不打脸,不抽人耳光,只对你略做小惩戒。
等回到宿舍,同学给莫小新留的面条都坨了,看着没一点食欲,但还是勉强扒拉几口,忍饥挨饿半天,等到下午吃饭。
初二、初三语文由张玲老师代。
张玲是新老师,也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她个子比较高,长得不错,挺耐看,语文教的很好。。
莫小新也就语文学的还可以,但和成绩优秀的同学还是比不了,可与英语、数学两门主课相比,最起码语文能考及格,不至于归类差生行列。
毕竟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学拼音,汉字都还认得,话也能读懂,语文成绩不至于考不及格。
初中时莫小新还是贪玩,与朋友伙伴瞎玩闹,不知学习的重要性。
朋友中莫小新学习最差,莫小新性格软绵绵,又不灵光,没眼力劲,导致运气背,有时就会无意冒犯到老师。
一次作文课,倩同学作文写的好,于是玲老师就让倩同学读给全班听。
而莫小新脑袋却在开小差,想到和伙伴开的玩笑,想到开心处就不由的发笑,可这被讲台上的玲老师发现。
她以为莫小新在嘲笑什么,不遵守纪律,于是她生气的喊莫小新说到:“莫小新,你笑啥,一会你来点评人家的文章。”
当莫小新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僵硬,消失不见,他一点也不想笑,现在只想哭。
倩同学很快读完作文,可莫小新完全不知道她写的啥,玲老师让他站起来点评。
莫小新只好慢吞吞、勉强、不情愿的站起来,胡编乱造说些空话:“她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