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北雅集题记》,让萧钦之的声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上狂涨,待遇也跟着提高,出“宜兰”院,自有人竹下让路。
如果这还不算,那么刁逵主动牵着萧钦之的手,携手共出,算不算?
东晋名人好“牵手”,遇到投缘的,或者欣赏的,便会主动牵手,以示热忱,那王羲之就经常牵手谢安,同游会稽山水。
王恭与王忱没闹翻前,也经常牵手同游出镜。
把“牵手”这套玩的最溜的当属桓温,因其有收集名士的癖好,每收集一个名士,都要主动“牵手”一次。
顶级门阀的嫡长子主动牵一个寒门子弟的手,这可是偌大的垂青,换做旁人,羡慕还来不及,但萧钦之只觉得犹如针扎,如芒在背,浑身难受。
被一个大男人牵着手,这算怎么回事?
于是,在一众羡慕的眼光中,萧钦之溘然止住了步子,看向了身后的胖老八,“双手”朝着刁逵行礼,正儿八经的面露愧色,道:
“世兄,我们赶了一天的路,至此刻,滴水未进,但听闻家弟腹中敲鼓,方才想起临行前婶婶叮咛,实在有负嘱托,烦请世兄了。”
胖老八看向了萧钦之,迷蒙的目光,懵懵懂懂的胖脸上,皱起了一个问号。
其实,胖老八早就饿了,体型庞大的他,本就消耗多,早上之吃了一点,中午也凑合吃了两口,哪知晚上又迟迟等不到晚餐,已然饿的前胸贴后背。
但胖老八是要脸的,找主人家要饭吃这种事,是万万干不出来的,怎奈肚子不争气,恰是发出了一阵“叽里咕噜”声,一切不言而喻。
有窃笑声响起,被人围观的的胖老八,羞的一张脸瞬间变红,捂着肚子,拼死不承认道:
“世兄,四哥,我不饿,不饿,真的,我不饿!”
刁逵笑道:“无妨,无妨。”
萧书看着大窘的胖老八,拍了拍其肩膀,装作冷酷道:
“八弟,为兄也饿了。”
胖老八欲哭无泪道:“二哥,我——我真不饿。”
胖老八以为萧书在关心他,殊不知,萧书灵机一动,开始了装“逼”之路,淡然道:“圣人也食五谷,故饿。”
萧钦之一愣,这不是自己在课间与崔老头插科打诨时说的话么。崔老头总是爱吹圣人,恨不得吹的圣人能在天上飞,萧钦之就反击说圣人是人,也要食五谷,既食五谷,则须如厕,故圣人行于地面。
没想到被萧书给听了去,记在了心里,灵活套用在了这个场合,但还真别说,萧书这个“逼”言简意赅,又立意高深,装的真是绝了。
胖老八听的晕晕乎乎,不知其意。
但边上可围着一圈的“清谈”才俊呢,就差没机会展示自己,对于这个话题,大感兴趣,立即有人出言,引用《老子》,问道: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此何解?”
萧书连论语都没读完,问他《老子》显然超纲了,但不妨碍继续装,只见萧书缓缓仰起头,四十五度仰望天空,面无表情,并不言语。
立刻就有人续道:“平平百年之身,何以长久?”
又引用《北雅集题记》中“千载圣贤今犹记,百年多病不堪行。”
论述道:“萧世兄方才诗有,圣贤千年前出,若能长久,何至于百年无圣人出?故圣人是人,当食五谷,故饿,无误。”
“非也!”一名身着青色儒袍的年轻人说道,见其气质儒雅,眉目清秀,身材修长,比萧钦之高一个头,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彬彬有礼,平易近人中凸显傲气。
拱手道:
“圣非圣,道非道,怎可同言?”
这名年轻人,大家都认识,其名徐邈,字仙民,其父徐藻,乃是吴郡郡学博士。
徐氏祖籍东莞,乃是儒学世家,擅经学。永嘉南渡时,其徐邈之祖澄之与同乡臧琨等率子弟及乡邻千余家,落户于京口。
徐藻为人正直,有浩然正气,又因出身寒门,不擅谄媚恭维,历来得不到重用,遂隐居吴郡,开堂授课,讲授经学,传习“洛声咏”,以点点微薄束脩为生,倒也乐得其所。
徐藻秉持“圣人之道”,坚持“有教无类”,其门下弟子,遍布三吴,其中不乏江东门阀陆、顾等族中子弟,亦有寒门子弟。
寒门子弟大多务实,求“经学”,江东门阀子弟则多学习“洛声咏”。
何为“洛声咏”?
顾名思义,就是洛阳的官话诗朗诵,虽然南北双方互相地域黑,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经常用“北伧南貉”等类似的话互喷。
但不可否认的是,东晋朝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北人,北人大多沿袭洛阳官话交流,南人要想做谋高位,出将入相,就须得会讲洛阳官话,故有南人于徐藻门下求“洛声咏”。
徐藻虽然隐居吴郡授学,但其落户在京口,故徐邈也是京口人氏,这就相当于后世高考政策,有许多考生,自小随着外出打工的父母于所在城市读书,高考则须得回到原籍参加。
徐邈要想入仕,则需参加晋陵郡定品,因而与好友赵芸菲相约北上京口,提前来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