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这位小老弟对于商业的认知,更是让朱标觉得叹为观止!
毕竟自从大明建立以来,你要说这会儿的大明没有那么多的人才的话就有点浮夸了。
毕竟这会儿的大明才刚刚建立啊。
那些已经老去或者还坚强的老家伙们的才能,实在是让人惊叹。
比如说当初给老朱提出了“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朱升。
比如说当初一直负责后勤事宜,并且可以说是完美解决了老朱的后顾之忧的李善长。
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惊才绝艳?
可是这些人的想法吧,尚且还在朱标的可理解范围之内。
毕竟历史上出名的谋士,出名的宰相实在是不少。
可是像朱肃这样,直接把农业当做第二,反而是优先发展的商业的,自从《商君书》这本指导统治者的书籍出来之后,还真没有几个人敢这么做的。
偏偏小老弟还真通过这样的办法,做成了一定的结果。
如果先前京城之中的商人们撤走的时候,没有自己这个小老弟的帮忙。
只怕那个时候的大明,要么就是向着江南的那一批商人们低头,要么就是按照老朱的办法,直接向着这些商人们举起屠刀
。
两种办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可是两种办法都有一定的问题啊。
第一种办法的优势是可以让大明仍然保持着现在的发展趋势,可是问题是,让皇族向着商人们低头?
什么时候这些商人们有这么大的脸了?
真就把自己当盘菜了?
而另外一种办法,的确是保留了皇族的脸面,保住了朝廷的威严。
可是问题是,一下子死了这么多的商人,到时候人心惶惶,还有谁敢去经商的?
这个阶段的大明本来就缺钱,你要是说这个时候让大明死了这么多的商人,以后还能有那么多的税吗?
好在这个时候的大明有朱肃,而且朱肃使用自己的办法堪称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说先前朱肃卖冰,开酒楼的事情,只是让朱标看到了朱肃在商业上的才能。
那么通过这次的事情,就真的让朱标见识到了商业的巨大作用。
在这种情况之下,朱标这个掌权的人,自然也是要做出某些改变的。
比如说尝试着去设置个商部?
虽然只是暂行,但是在朱标的预想之中,这个部的地位是要比工部和户部都要高出来一截的。
在和自己的幕僚们讨
论这件事儿的时候,朱标也是不出意外地获得了大部分的支持。
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商部也只是试行,看看到时候行不行。
另外一个方面的话,就要得益于如今朱肃在京城之中传的玄乎其玄的形象了。
据说这位贪财好色,而且哪怕是面对着国公的时候都不讲一点道理!
毕竟谁家好人能在大街上将某个国公府的小姐连人带马车给抢走啊?
而且还是在那位国公已经过世的情况下去抢的。
这就有点不讲理了啊。
这不是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吗?
能在东宫之中当幕僚的人都不是傻子,谁都知道,商部尚书这个职位,几乎就是为了朱肃本人量身打造的。
就算到时候的朱肃不愿意去担任这个尚书,也可以让他手底下的人去担任嘛。
这个时候谁敢愿意去得罪朱肃啊?
就凭着朱肃和朱标之间的关系,就算是那一天喝酒的时候,不小心将这件事情给泄露出去也是有可能的啊!
因此你说这会儿要这些人冒着得罪了朱肃的风险去将这件事情拦下来?
别逗了,谁能招惹起朱肃啊?
因此这次的议事可以说是异常的顺利,几乎所有人都默
认了这个衙门要成立嘛,所以想出来的举措也大多是针对着这个新成立的衙门的。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到时候的朱标只要将他们讨论出来的结果拿过去给老朱看一眼,这件事情就算是有结果了。
然而嘛,事情就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殿下,成立一个衙门的事情乃是大事,要不要咱们再从长计议一下?”
看着一脸严肃的站在自己面前,恭恭敬敬地对着自己行礼的刘璟,朱标瞬间就头疼了。
不是,我都已经想办法把你派出去才召开这个讨论的啊。
结果你这么快就已经回来了?
然而这个时候的刘璟好像是没有看到朱标的目光一样,依旧是侃侃而谈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殿下,农业乃是朝廷的根本,若是成立了商部,到时候岂不是意味着朝廷要抛弃农为本的政策了?”
对于博学的刘璟来说,这样的变化实在是没有办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