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书画界在内江的献金运动暂时落下帷幕,文藻的日子稍微安定。
文藻决定把妻儿接到内江居住。
1943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对于文藻来说,自从举家从成都迁回双河场以来,一年时间作画,一年时间因为办画展东奔西跑,在清源中学任校长后,生活终于平静下来;而对于爱人余又陶来说,她承受的苦难和艰辛绝不比文藻少。孩子们一个一个来到这个苦难而美丽的世界,那时候,老六尧辉森已出世,可以想见,作为出身书香门第的千金,能承受如此多磨难,实在是平凡中透着令人崇敬的伟大。
工作稳定了,文藻住所也得到落实,在桂湖街有了落脚点。于是,他决定把妻儿从双河场接到内江城里来一同生活。
一家人拖家带口,从双河场浩浩荡荡出发了。由于孩子众多,大小不一,所带家什,孩子的衣裤并不少,文藻夫妇便雇了两个脚夫,一副滑竿。
滑竿是川内常用的交通工具,两人抬的轿子,用竹竿制作,人则坐在轿子中。孩子们轮流坐滑竿前行,这样才不至于止步不前。
从双河场到内江,沿着内安路(安岳到内江)行走即可,但解放前的内安公路基本不能通车,实则是马路也。期间,要经过贾家场,黄连铺,蟠龙冲三个场镇,最后才能到达内江,全程八十余华里,行走得慢的话,大多数时候还得在黄连铺找个旅馆住上一宿,第二天再赶到内江。
文藻一家来到黄连铺时,天色已晚,天空还飘着绵绵细雨,非常寒冷。
话说这黄连铺,清朝初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偶有零散的庄稼地,村与村之间隔得很远。某一年,做过一官半职的黄姓秀才和举人相约回到老家,见这里连一条像样的街道也没有,便筹备修建一个乡场造福乡民。由于本乡人大多姓黄,在秀才举人的号召下,大家纷纷募捐,建成一座能逢集的场镇。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黄连铺日渐繁荣,过往的商人和走亲戚的乡民也越来越多,在内江竟成了有名的集市。
文藻找了一家旅馆安顿下来,然后带着一大家人找了家吃饭的旅馆。
文藻点了一份羊肉汤,一份麻婆豆腐,一份回锅肉,孩子们见了,挤挤攘攘爬上八仙桌,喜笑颜开的准备开饭……这时候,一个穿着破烂的约摸十来岁的女孩子倚靠在门边,眼馋的看着他们吃饭。
女孩穿得又脏又破,寒冬腊月,竟然打着光脚丫,她的头发凌乱的覆盖在她的额前,瑟瑟发抖的样子着实可怜。
文藻与夫人余又陶面面相觑,吃饭的心情也没有了。
文藻蹲下身来,关爱的问,“小妹妹,你没有家吗?”
女孩摇摇头!
“你的妈、老汉儿呢?”
小姑娘又摇了摇头。
这时候,店老板走过来要赶小姑娘走,被文藻制止了。
“老板,我看你也是心善之人。你不知道,这小丫头来这镇上好几天了,到处要饭吃,八成啊父母不在了。唉,一个女娃娃家,哪里安全呢?老板,你知道,这贾家场、黄连铺也不是太平之地,土匪窝呢!”店主说。
文藻和夫人不禁同情起这女孩子来。夫妻俩膝下虽有六个孩子,可就没有一个姑娘。夫妻俩顿时有收养女孩的打算。
文藻夫妇便问,“小姑娘,你愿意跟我们走吗?”
女孩子扑闪着明亮的大眼,似乎接受了这对好心人的心意,轻轻的点了点头。
当即,余又陶女士带她去旅馆洗漱一番,又给她买了一双漂亮的碎花布鞋,小姑娘一下子精神多了。
后来,夫妻俩才知道,女孩叫邱玉,资中县狮子场人,父母均已去世,着实可怜,于是唤她为小玉。因其他长辈也贫穷无助,而不能收留她,她只好出来讨饭,就这样,毫无目的地,不知不觉就来到离家三十华里外的黄连铺。
在抗战艰难时刻,在文藻一家刚刚摆脱裹腹之需的困难时刻,夫妻俩毫不犹豫的收留了乞讨的小姑娘,这是怎样的大爱无疆啊!
说起这黄连铺,解放前后还发生过不少大事件呢,在此暂时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