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1(1 / 4)

朱嘉诚迷迷糊糊转醒的一刹那,鼻子里先嗅到泥土的沁香。今早刚刚下了一场小雨,泥味里还带着点潮湿的水汽,猝不及防灌进鼻子里,细微如雨点兜头罩来。

他睁开眼,咻一下坐起,用睡得发烫的手揉了揉发胀的脑袋。脑子还是昏沉的。

这是他在岭南待的第四周,彼时,他已经从岭南深处撤出,到了森林边缘的地方。

先不忙着穿衣,朱嘉诚起身掀帘去看,已经开始有人迹,一抬头还能看到电线杆在山头上矗立。

山头水亮的一片山色,昭示着雨势的大小,他暗自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预先把帐篷设在了高处。

他住在一顶军绿色的帐篷里,里头放着睡袋、食品和水,靠门边整齐的摆放可折叠的桌椅,上面放着一台摄影机和一本笔记本。

那是他工作的地方。

他是一名摄影师。

九月末十月初,是一个举国同庆的好日子,而朱嘉诚却不得不外出拍照。

对籍籍无名摄影师来说,在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摄影师大赛上大放异彩名利双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为了下半年的赛事做准备,只好深入老林拍些动情感性的照片。

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觉醒的势头很大,人们开始关注这些五花八门且渐渐失传了的传统文化,使得很多正在消失的文化与技术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其中,不可不说汉服爱好者的助力,在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汉服的身影,甚至逐渐走出国门,在国外颇受外国人的喜爱,成了外国人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跳板。

人们开始关注壁画的残缺与修复,古建筑的在当今社会存在的意义,再到后来,更多的一些即将失传的手艺被关注,被了解。

为找素材,朱嘉诚曾经不遗余力的翻阅典籍,想从古书中找到哪怕只言片语,为他的素材确定方向,直到某个大雨倾盆的晚上,电闪雷鸣之际,他发现那道一闪而过的光巧妙的印在了岭南二字,稍纵即逝。

如同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一般,他怀里捧着《从历史文献中寻绎岭南文化的支点》一书,当即决定前往岭南,开展工作。

岭南地区通常是指秦时统一岭南后的广东,湖南等地,因着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等因素,每个地方都形成了本地特有的生活习性、风土人情,在广东湖南等地,外人听过最多的无非是湘西三绝以及广州的地方忌讳。

广东地理位置很偏,虽然古代也有记载,但放在当时的环境里,被称为“蛮夷之地”,在现今社会,连中国自古以来主要朝代的文化经济政治层面都要好好考察,更遑论这偏之又偏的岭南文化了。

所以他决定把重心放在这里,带上足够的水和食物,一住就是一个月。

之所以选它,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是湖南人,陡然见到和自己扯上关系的东西,难免一时气血上涌,万分感慨,这在另一个角度看,不免因此多了几分冲动。

-------------------------------------

今天是回家的日子,他兴冲冲地收拾行李。

睡袋、桌椅、摄影机、笔记本,通通都装起来。

一个背包放不下,于是摄影机单独放在专属的包,下山时拿在手里。

东西收拾干净,直装了几大包,从远处看,朱嘉诚背后的包胀得老大,犹如一个怀孕的老妇被反着背在背上。左右手都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看着颇为滑稽。

因为下过雨的缘故,下山的路又长又不好走,朱嘉诚佝偻着腰,迈着委实沉重的步子下山,哪怕是累,他也不把多余且无用的东西扔掉。

这年头,都讲究起爱护环境起来了,从小的教育让他做不出这种事,于是只好“苦了自己”。

是该回家了,一个月时间,成天与山影树木为伴,唯一的娱乐活动是写日记,枯燥而乏味。

其实,他并不喜欢写日记,确切地说是没有养成这种好习惯。

从小到大,大人们教他,要有礼貌、要爱学习、要上进……,甚至是在学校,老师们也提倡要养成记日记等诸如此类的好习惯。

然而,他的习惯和他的成绩一样烂。

当然,要细论起来,也不算烂。

最最开始,保持在上等水平,一方面是因为简单,另一方面是他出生在偏远地区的小山村,村子在山头,学校在山下,哪怕周围几个山头的小孩都聚在这一个学校,竞争还是小。

哪怕是小,他也学得磕磕绊绊,好不容易弄懂了,人家早已讲到下一个知识点,这种现象在他的中学时代尤为突出。

后来,上了中学,去了相对人多一点的县城,是中上等水平,再后来是中下等水平。

最后超常发挥,考了个不错的大学,报上自己喜欢的摄影。

朱嘉诚浑浑噩噩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