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静云带着赵鼎麾下的幕僚、文士们忙活了一整天,手都差点写断了,终于完成了一份军兵遣散册。
在这册重达数斤的书本上,详细记录了被遣散人员的安置措施、待遇、地点等信息。
虽然看上去很简陋,但却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钟云侃嘴唇发白,将这份册子捧到书桌上。
“殿下,下次再有这种事,我再也不参与了。”
“我今日才知道,写字这件事不比干体力活轻松。”
也难怪钟云侃会有这样的感受,今日一早开启遣散工作,他手上的笔就没停过。
一整个白天的时间过去,他恐怕写了不下十万字。
赵鼎随手翻开这份军兵遣散册,笑了笑。
“日后少不了会有这样的工作,你若真想免去这份苦差事,就尽快在随军学堂里教出几个会写字的人出来。”
“到时候让他们做抄写员,就不需要劳烦你了。”
钟云侃这些书生虽然各自有了新的职务,但为了尽快提高银安效节军官兵的文化素质,赵鼎仍命他们兼职在学堂里教书。
不求教会官兵高深的军事知识,甚至一丁点文化知识也不用教,只要让他们学会写字,认字就行。
赵鼎对于目前银安效节军的组织结构很不满意,一到南郡,他就要着手进行改变。
银安效节军虽然装备精良,有一定的作战经验,放眼整个晋国、楚国,算得上是不错的部队了。
但这距离赵鼎的目标还很远,他想要将银安效节军打造成天下第一强军。
在野战的环境下,哪怕被十倍的敌人攻击,也能从容应对,甚至正面击溃敌人。
要做到这点,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只军队。
首当其冲的便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用文字记录这只军队上上下下的一切信息。
如此一来,不止是军兵们会增强对银安效节军的归属感,赵鼎也能更全面地了解这只军队,增强对这只军队的掌控能力。
而要建立起档案管理制度,令这项制度发挥作用,又非得具备大量认识字,甚至是能写字的官兵不可。
否则即便档案库的大门敞开,官兵们也不知道里面放的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对他们又何作用。
一听到赵鼎要他去教书,钟云侃变得愁眉苦脸。
“这又是一件难事啊。”
教人认字写字罢了,又什么难的?
赵鼎心生好奇,追问道。
“遇到困难尽管说,我会想办法解决,你们只要专心教书即可。”
见赵鼎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钟云侃索性大吐苦水。
“那些进入学堂的官兵,要么依仗自己官大,要么依仗自己资历深,没有一个人肯用心学习,一天下来还教不了五个字。”
“若是敢对他们提要求,他们当场就会让我们这些教书先生难堪。”
“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真是进退不得,窘迫极了。”
听到这番话,赵鼎瞬间动怒。
让军中官兵和有功将士进入学堂学习,这是他定下的规矩,本意是为了他们能跟上自己势力的进步,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却没想到他们如此不领情,不思学习也就罢了,还敢让自己请回来的书生们难堪。
“来人……”
他刚要命人将这些家伙抓来打一顿军棍,话到嘴边却咽了回去。
“俗话说的好,堵不如疏,若是打他们军棍,反而会助长逆反心理,令他们和更加厌学。”
“而且我此前从未立过规矩,若是不用心学习就如何如何处罚。如今忽然用刑,肯定会让军兵们觉得我言行不一。”
“不如制定一个奖惩结合的规则,鞭策所有人用心学习。”
想到这里,赵鼎叫住正欲离开的钟云侃。
“慢着,帮我写一份东西再走。”
钟云侃瞬间露出见了鬼般的表情。
“不是吧,又来。”
身为读书人,钟云侃到底是逃不过写字这一劫。
耗费一刻钟的时间,一张名为随军学堂治学新规的告示书写完毕,随即交给其他人抄写,并在次日早晨张贴在军营各处。
今天告示栏外挤满了围观者。
听说殿下发布了新的告示,所有人都想知道内容是什么。
“让一让,我把钟先生请来了。”
银安效节军的兵员来源复杂, 既有南蛮奴隶,也有楚国债务奴隶、流民。如今赵鼎收服卫茜姐弟,又多出晋国良民这一来源。
但不管来自何地,是何出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识字,更不会写字。
所以,哪怕再好奇,再想知道告示上写了什么,也只能请钟云侃这样的读书人来念。
钟云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