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燃灯节,距离沈凡重回人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而在这说短也短,说长也长的一年光阴里,又发生了许多事。
边关的局势终于稳定,袁朗为人虽没有大才,但勤勉自谦,听得进朝臣的建议,大夏在他的治理下,也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仓廪丰实,元戎的新单于意识到现在的大夏国力强盛,他们不是对手,便也歇了进犯的心思,为表和平的诚意,甚至还献来了和亲的公主,而此举亦昭示着大夏与元戎两族慢慢放下往日的干戈血仇,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虽不知能维持多久,但起码几十年内,边境都不会再起兵戈之祸。
带着格桑尸骨深入元戎的韦承之去岁也传来了书信,他找到了格桑的故乡,并且在那里定居下来,做了个教书先生。
他以前憎恨元戎人,经历格桑的事后又觉得战祸不能归咎于孩子身上,参与战争的大人或许有罪,但这些懵懂的稚子又有什么错呢?
在给格桑寻找故乡的旅程中,他那痛失妻女的仇恨也渐渐放下了,他眼下不再恨任何人,只盼着不要再起战祸,不要再有他这样的受害者,而为此,他决定教导这些年龄尚小的元戎人如何分辨对错,教导他们学会心怀怜悯。
书信中说,这些元戎人其实很羡慕大夏的文化底蕴,就是没人愿意到草原上来教习,觉得他们是一群茹毛饮血的蛮子,不可理喻,而韦承之的到来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缺,这些元戎的孩子很欢迎他,家长也时不时提些家里的牛肉奶酪过来探望答谢,他在草原上过得很自在。
谢云澜看完信,终于对韦承之这边放下了心,而他府中,这一年里,同样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他辞去了官职,又将府中众人遣散,替他们一一安置好去处,现如今偌大侯府中,只剩寥寥几名在侯府已经过了半辈子的老仆,不是谢云澜不替他们安排,是他们不愿意离去,即便谢云澜有朝一日要走,他们也想留在侯府中,替他看着这座宅院。
谢云澜几次劝说,都说不动,便也只能由着他们。
王泰不在留守的人员之中,他原本是想留的,但是有了一个相好后,便也不愿意独守在这空寂的宅院中了。
王泰在府中时时不时会去帮沈凡跑腿买点心,而京中去年新开了一家点心铺,沈凡尤为喜欢,王泰便经常往那家跑,点心铺的老板有个年轻貌美的女儿,经常会给父亲打下手,她同时也经常会见到王泰,一来二去的,两人便好上了。
王泰是个糙汉子,不太懂文人浪漫的那套,他喜欢谁,就成天往对方眼前凑,在二人还未互通心意时,他去找对方,总得找个由头,最好的借口自然就是帮沈凡买点心,买到后来,沈凡都吃腻了不想再吃了,他还在买。
侯府从上到下,除沈凡外,向来是没有浪费的习惯的,王泰买的这么多点心最后只能由一众侍卫同僚消耗,但他们不像沈凡那么爱吃点心,更没有龙的那口好牙,吃了几天就开始牙疼。
不能再让王泰继续买下去,成了全府上下所有捂嘴牙痛人的共识。于是,他们就开始给王泰出主意,商量怎么表明心意,帮着一起选送姑娘的礼物,最后王泰能抱得佳人归,可以说整个侯府都是出了力的,谢云澜更是出了不少钱给王泰当做聘礼。
王泰说是下人,但跟他自小一起长大,谢云澜心底也是把对方当兄弟看的,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打击报复一下王泰,但是成亲这样的大事,他自然不会含糊,聘礼搬到女方家里时,把女方家人都震上了一震,差点以为王泰是什么深藏不露的王公贵族。
二人在去年年末成的婚,成婚那天全侯府的人几乎都去了,谢云澜也到场喝了几杯酒。王泰敬酒时那叫一个喜气洋洋春风得意,谢云澜倒不觉得有什么,但其余人则看得又是羡慕又是嫉妒,他们侯府那么多单身的大小伙,谁能想到王泰这个空有一身傻力气的二愣子最先成亲呢?简直没处说理去!
众人思前想后,觉得这桩姻缘能成还是多亏沈凡大师,沈凡大师说是不会算姻缘,但怎么就那么巧,让王泰借着买点心的机会,找了一桩好亲事呢?
这是巧合吗?或许是吧,但众人也觉得此事多少也有些玄妙,沈凡大师真的完全没算到吗?他们也去沈凡大师面前表现表现,讨大师开心了,是不是哪天就能不经意间也得到这么一桩好姻缘呢?
所以,在王泰成亲搬出侯府以后,给沈凡跑腿的人反倒变多了,都不需要沈凡主动吩咐,这些人特别殷勤地给他跑东跑西,从各种知名不知名的点心铺买回来一摞摞精巧别致的点心,沈凡一开始是吃得很开心的,但是什么东西吃多了都会腻,一连几天三餐全在吃点心后,沈凡吃腻了。
不是对单个品种的点心腻,他对所有点心,带甜味的东西都腻了,但偏偏这伙人还在给他送,每天睁眼闭眼见到的都是点心,吸一口气,也全都是点心的甜腻香味。
他试着跟众人说不要再买点心了,他暂时不想吃了,然而这句话跟他说“我不会算姻缘”的效果差不多,并没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