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东风唤春归
细雨染花红
金鸡唱朝霞
星斗笑月明
灯下读红楼
万般皆是情
……
李惠兰和肖真到临汾县城找我,多方打听无果,正在茫然失措之际,肖真忽然看到了有我落款的门匾。
“惠兰你快过来看”
“怎么了?”,李惠兰跑过来问。
“你看这块匾上写的什么?”
李惠兰抬头看了看,“不是如意饭庄呢?”
“看落款”
李惠兰又仔细看了一次,禁不住惊叫起来,“道长,是斜小子,斜小子哎,天呐,他果然在县城”
“你敢确定这字是他写的?”
“他的字我虽然没见过,但哟敢肯定这字就是他写的”
“依据是什么?”
“道长,斜小子拿你的笔墨纸砚干什么?还有这几天忽然来了这么多布施的,你不觉得奇怪吗?”
“你是说那些施主所布的施都是斜小子挣来的?”
“道长,我想起了他不久前说过的话,他说道长和观里的姐姐对他有恩,不愿意看到观里的生活这么清苦,他说要挣钱养活咱们,一个孩子我只认为这是他的心意,仅是说说而已,没想到还真付诸了行动”
肖真听罢深受感动,“无量天尊,好一个知恩图报的孩子,惠兰如果真是这样,县城里肯定还有斜小子写的匾额,咱们找找看”
“好的”
两个人沿着大街逐个店铺寻找,果不其然,只在一条街上,就找到了十几块商铺的匾额是我写的。
“不错,真个题匾的人就是咱们要找的写小子,他能写出这么一手苍劲有力的好字,还真是令人震惊”
“道长,既然知道斜小子就在城里,咱们就开始找吧”
“县城这么大,咱们怎么找?咱们总不能挨家挨户串吧?”
李惠兰皱了一下眉头,想出一个馊主意,“道长,我有办法了”
“什么办法?”
“看我的”,李惠兰说着,把手放到嘴上,大声喊了一句,“着火了,快来救火啊……”
年味正浓,到处都在燃放烟花爆竹,正是火灾频发期,城区大都以生意为主,万一失火将会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所以,这个时候大家一个个像精猪似的,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就李惠兰这么一嗓子,比敲锣打鼓阵仗都大,凡是听到的,呼啦一下都冒了出来,比将军吹集合号都迅速。
“怎么回事?”
“哪里着火了?”
大家跑出来纷纷问,
李惠兰急忙出来解释,“各位叔叔伯伯兄弟姐妹,其实没有着火,让大家受惊”
“没着火你发的哪门子疯,吃饱撑得?真是……”,大家见李惠兰是谎报军情纷纷谴责。
“哟,这不是落凤岭的凈念道长吗?”,一个人认出肖真来,“出家人不打诳语,你怎么纵容弟子撒谎呢?”
肖真扭头一看认识,这人姓吴,几天前到观里布过施,“无量天尊,原来是吴施主,这位不是道家弟子,她是一个贫道收留的寄宿之人,只因她的弟弟从道观中出走,我是陪她寻找弟弟的,各位施主,久寻亲人不见,这位女施主心急如焚,为了尽快找到这个淘气的弟弟,才出此下策,烦扰大家了,贫道替这位女施主向各位施主赔礼,无量天尊……!”
“原来如此啊,她弟弟叫什么名字?”
“小名叫斜小子”
“斜小子?”,姓吴的这人想了一下,又问,“他是不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是的”
“他是不是写得一手好字?”
“不错”
“原来你找的是写匾的那个斜小子啊,道长,我到贵观布施其实就是替这个斜小子付账,钱是他应挣的”
“此话怎讲?”
“我是做生意的,我见许多人让他题匾,我也以三百块钱的价格让道他题了一块,给他钱他不收,要我到你观里布施,我为他是不是道观里的人?他说不是。我又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你们道观所有人对他有恩”
“布施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说?”,李惠兰问。
“他让我们代劳,这事自然是不想让你们知道,生意之人诚信第一,小孩子又怎么样?他的个人意愿更值得尊重,所以我没说”
“吴施主说的太好了,你否可知道这孩子在哪里?”
“知道”
李惠兰惊喜万分,“大哥,你能不能带我们去找他?”
“不行”,这人果断拒绝。
“吴大哥,你想要钱是吗,你说要多少钱?“
姓吴的这人不乐意了,“你把我当成什么了,我一天挣的钱能吃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