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朗等人走了之后,朱国芳他们继续聊了一会儿。
这是他们高考之后的第一次见面,有聊不完的话题。
“我后来听说你的高考分数距离南师大只差几分,这是真的吗?”聊起高考报志愿,朱国芳就替李华宇可惜了起来。
90年代考大学,填报志愿不像后来那样,先知道自己的分数后再填报志愿。
那个时候的流程是,考生参加高考结束后,就开始估分,然后根据自己预估出来的分数再填报高考志愿。
那一年,李华宇估分出现了较大的差距,落榜了。
他后来还为此交了一笔查询费去县教育局去查分,结果还真是高估了30多分,但与南师大的录取分数也只差了2分。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复读的原因。
“差一分也不行,别说差了2分了。”李华宇对此懊悔不已,白白浪费了一年的时间不说,还给家里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负担。
“没事儿,都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多想了。今年继续努力,明年考个更好的学校。”朱国芳鼓励他说,“再说,你比我可厉害多了,我倒是估的准,可是连分数线都没达到呢。”
“你现在也挺好的啊,在小学先做个代课老师,边工作边学习,以后还是有机会转公办的。”李华宇反过来鼓励起了朱国芳。
“是的,我们学校就有几个转公办的老师。尽管这个名额非常有限,但我也只有华山一条道了。”朱国芳对自己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嗯,加油!我们一起努力!”李华宇挥了一下拳头,信心满满地说道。他抬头看了一下时间,对朱国芳说道,“我晚上还有一场测验,我得先回去复习了。”
“吃饱了吗?吃饱了才好学习啊!”
“嗯,这是我有史以来吃的最饱一次。嘿嘿……”李华宇尴尬地笑了笑。
朱国芳结完账,他们一起出了门,她把李华宇快送到了住处时,又在路边买了一袋水果。
“你回去吧,我也要回村了。以后来县城,只要有时间我就来看你。”朱国芳说着就把水果塞到了李华宇的手里。
李华宇推脱不过,只得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往后的日子里,只要朱国芳来县城,她必然要去看李华宇,渐渐地两人就相互倾心。彼此都明白自己喜欢上了对方,但又没说出来。
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
转眼就到了1986年,距离高考还有4个月的时间。
春暖花开的4月,朱国芳带着她的两个学生来县城参加全县的作文竞赛。期间她去看望李华宇,却发现屋子里有一群人在谈笑风生。
朱国芳敲开门一看,原来是上次在小餐馆里遇到的那几个郭凯朗的朋友。几个人一看朱国芳来,就说借口说有事先走一步。
朱国芳见李华宇跟这几个社会上的人有说有笑,就非常的纳闷。
“华宇,你怎么跟这样的人混到一起去了?”
李华宇笑了笑,给朱国芳倒了一杯水,反倒很意外地问道:“这几个人不就是上次在那个小餐馆见过的吗?”
“对呀,不就是郭凯朗的那几个朋友吗?我问的是你怎么跟他搞在一起了?”
“噢,是我前几天在上学的路上碰到的,聊了几句,说来看看我,还给我买了些水果。”李华宇说的很轻松,还指了指旁边的一袋苹果。
“这样的人还是少跟他们来往,看着就像混社会的,你小心点。”朱国芳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忧,是因为他们是郭凯朗的朋友。
郭凯朗这半年里,在村子里渐渐地露出了马脚,开始欺负人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他的朋友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李华宇点点头,也觉得朱国芳说的对。毕竟自己还是个学生,就要参加高考了,还是要以学习为主。
后来,这几个人来的更加频繁了。
不过,他们每次过来都会给李华宇带点东西,除了水果,还有米面,蔬菜,偶尔还拖着他一起去下个馆子。
李华宇本来是拒绝的。可看这几个人又特别的客气,不但经常给他送东西,去餐馆吃饭也不让他花一分钱。
这让李华宇觉得虽然他们素质差了点,但人心不坏,是可以交往的。
李华宇受之有愧,就问哥几个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好。
那几个人说的却十分具有江湖气:“你是我们朗哥的朋友,也就是我们的朋友,照顾朋友不是应该的嘛?”
李华宇也没有多想,因为他一直觉得这里面有朱国芳的关系在。
如果没有朱国芳的这层关系,他还不认识郭凯朗呢,更别说这些热情的朋友了。
5月的一个傍晚,其中一个叫陈孔林的小伙子急冲冲地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对李华宇说:“兄弟,你忙不?不忙的话帮个忙,我们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李华宇正在复习,说忙也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