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希奥埃洛斯全面发起反攻的同时,北部战场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固守丘陵的叛军,在米哈伊洛,即塞尔维亚伪王的带领下,固守着各个关隘。
双方在拉斯各有胜负,随着战事推移,双方的主战场从拉斯转移到了尼什。
以保加利亚当地驻军为主力的米哈埃尔·杜卡斯部队,在他的号召下,在索菲亚的西部,也就是皮罗特城聚集起了一支大军。
帝国军延皮罗特向西进军时遭遇到了巨大的抵抗。
主场作战的塞尔维亚叛军们,盘旋在以尼什为基地的山脉之中。
各条行军的主要干道全部布置了重兵,这些士兵以逸待劳,以熟悉打陌生,获得了全面的战术优势。
而从战略上看,塞尔维亚的叛乱其实并不需要击败帝国。
他只需要举起“义旗”,给帝国里居心叵测的贵族们树立一个榜样,就能够很好地获得战略优势。
此时塞尔柱,诺曼人,埃及法蒂玛的威胁,保加利亚北部佩切涅格人的不安分,以及内斗,都是帝国平叛时需要思考的重大代价。
所以对于叛军而言,时间是站在他们这边的。
而帝国所担忧的代价,让米哈埃尔·杜卡斯随行的将军不得不小心谨慎。
尼什之战为什么在周边城镇拖了这么久,也是这个战略考虑。
然而在朝堂各党派大臣的谏言中,北部战场收到了极大的内部压力,什么“疑而不进,坐失良机”“杜卡斯误国”“权利收回”“换主将”之类的言语不断。
这一压力很显然的影响到了整个平叛的战略安排,首当其冲的是战区拜占庭式的侦查被大幅减少了。
由散兵组成的侦查部队,深入整个战区,然后传递情报,这是拜占庭军事制度的重要基石。
基于情报的战略部署,是帝国久经战火依旧坚强的顶梁柱。
这种情报战,是目前整个欧洲唯一的战略安排(因为拜占庭式的“特使”,带回了整个世界的情报)。
共治皇帝和他的将军们的压力以实质性的方式体现出来了:他们宁可减少散兵,减少对战区情报的掌控,也要推进战事,回应朝堂压力。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北部平叛以另一种方式解读了出来。
第8军团率先开拨,分散外围的第5军团和索菲亚军团被召回,成建制的全体集结。
三个军团共计18000人左右,浩浩荡荡地进攻尼什。
而共治皇帝米哈埃尔·杜卡斯陛下的亲军,2个军团12000人在殿后。
尼什大战开打,曾经的城镇、城堡、村庄涌入了25000人左右,依城镇和山脉丘陵为防线的叛军有地理上的优势。
叛军以1:1.3的战损比,不断地消耗着帝国精锐的士兵。
尼什吃紧的战报也送到了米哈伊洛伪王手中。
坐镇尼什西部(库尔舒姆利亚)的米哈伊洛伪王得到战报后大惊失色。
“什么?!他们怎么敢?!”米哈伊洛站了起来,身旁是他的儿子佩塔尔以及整个北部战场后备军的统帅西格尔。
“父亲!”“陛下!”“怎么了?”
“你们都看看,米哈埃尔·杜卡斯忍不住了,尼什地区守军已经遭受到了三个满编军团的进攻!”
“糟了!父亲,我们必须立刻增援,投入预备队!”佩塔尔原本是尼什伯爵,他对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还是有些珍惜的感情在。
可是并没有人回复他。
米哈伊洛和西格尔对视了一眼,他们从这个战略安排中看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于是米哈伊洛伪王直接否决了儿子的建议:“不!让他们进来!”
笃笃笃,靴子踩在木地板上,西格尔走到了地图面前,他拿起指挥棒,对着地图指指点点。
“陛下,公子,你们看。”他手中的木棒指向了北方:“我们在北部索科镇还有5000守军。”
又指向了南方。
“这里,莱斯科瓦茨大约也有5000人的驻军,往西我们可以继续撤退,整个巴尔干-塞尔维亚的山脉都是我们帮手。尼什的部队大可撤下来,没必要死守。”
“可是!”
米哈伊洛打断了儿子的发言:“男儿岂能无谋无断,听着。”
“是,父亲。”
西格尔向他的国王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尼什要守也要撤,南北部都依此计,当务之急是要试探出米哈埃尔·杜卡斯为何如此急迫的进攻。”
“很好,按照这个计划执行。”
尼什与其说是被强攻打下来的,倒不如说是叛军有条件的让出来的。
此时已经夺下尼什的帝国军伤兵营中,已经有较多的伤员和死者了。
但这个数字还没有到震动米哈埃尔·杜卡斯的地步,这是可接受的,必要的牺牲。
拿下尼什之后,帝国还有4个军团处于备战状态,他们的战斗力还是完整的。
米哈埃尔·杜卡斯和他的将军们在营帐中激烈的讨论着,争论归争论,但大家还有一个共识的——叛军不敌帝国军。
尼什的胜利让帝国军对战略的判断产生了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