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是一起做饭的,但是饭量有大小,条件有好坏,让大家都一起吃的话,肯定会有人占点便宜有人吃点亏。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分开还是更好一些。
纪珊插队的地点,是东省云徕县怀庆公社十里梁生产队。
十里梁是个小山村,因为背靠一座叫十里梁的小山而得名。
整个生产队一共不到100户人家,自然条件不算好,算得上穷乡僻壤,到这儿插队的人,并不是很多。从68年到73年,一共来了六批知青,加起来才二十多个人。
她们这一批来了5个,除了她和赵红霞,还有一位叫张翠翠的姑娘。两个男同志一个叫沈大伟,一个叫姚志军。昨天来的路上,大家互相介绍过,知道名字。
知青点是一个很大的院子,69年才建起来。
68年第一批知青来的时候,是分散住在老乡家里的。那时候知青政策刚刚颁布,村里人一方面是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这帮城里孩子能在乡下待多久,所以就让他们先在老乡家里借住。多少给点房租就行。
后来,上面明确知青政策一时半会的停不了,要求各生产队每年都要做好迎接知青的准备。
再加上隔壁小王庄出了事,老乡们也不同意让知青继续住在自己家了,十里梁这才组织社员修建了这个知青院。
男知青一排房子,女知青一排房子。相对独立。厨房和男知青的房子并排,前后开门。男知青和女知青用起来都很方便。
按照这儿的院子结构,一进知青院的大门,是一道迎门墙,迎门墙和男知青那排房子的山墙是平行的,但是迎门墙比山墙宽,往左右两侧又延申了一点,能遮挡视线,基本上能保证男知青和女知青的隐私。
进门往左走是男知青的住处,往右走是女知青的住处。
男女轻易不会乱串,尽可能避免遇到有人衣衫不整这样尴尬的局面。
知青院的位置在村边上,背靠小山包,面朝生产队。
全土坯结构。
旁边不远处就是大队部。
这个选址,大概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知青的安全,毕竟靠着大队部呢;另一方面是防止外来知青胡闹,离村民还有一点距离。
任何一个群体里都有好人有坏人,知青里也不全是好人,害群之马同样不少。
十里梁没出过什么乱子,知青们的整体素质还行,遇到村里的姑娘小伙子示好,没感觉的就认认真真的拒绝了,没出过那种吊着人要好处的事儿。也没出过耍流氓或者硬赖着别人非要嫁的事儿。
但是隔壁小王庄是个事儿窝,给整个公社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教训。
在小王庄,知青来的第一年,就把老乡家女儿的肚子给弄大了,这人还不想负责。
老乡咽不下这口气,直接报了公安。知青因为流氓罪被带走了,但是老乡的女儿也因为这件事名声全毁,后来生产的时候一尸两命。
这个悲剧不光给老乡们敲响了警钟,也震慑了知青们,让双方都变得小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