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年轻派去喊医生之后,大队长就招呼着女知青们把原主从行李堆下面扒拉了出来,抬到了床上躺着。
原主是又累又饿导致的虚脱,她路上晕车,两天没吃东西,还得背着那么多行李,不晕才怪。
但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她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就恢复了神智。眼前的黑暗渐渐散去,世界又重新一点点的真实了起来。
原主一睁开眼,立刻就有好几个人围过来问:“你醒啦?你感觉怎么样?”
原主有气无力:“饿,渴。”
所有人都无语。
赵红霞掏出一颗奶糖塞到她嘴里,一位老知青把自己搪瓷缸子里晾的凉白开给她端了过来。
等她喝完水,吃完奶糖,稍微恢复了一点力气,又有一位老知青给她端来一小碗杂粮糊糊。
“抱歉,给大家添麻烦了。我晕车,路上没敢吃东西,连水都没敢喝。现在已经没事了。谢谢大家。”
大队长虚惊一场,到这会儿也算松了一口气。只是心里也难免腹诽知青下乡政策,这么小的孩子,就让她们离家千万里,去陌生的地方干自己没干过的活,这是闹什么哟。
他们村里的姑娘小子们,平时摔打惯了的,做家长的也不敢让他们出那么远的门!
“没事儿就好。明天你们先不用下地,好好休息一天。”
原主点点头。
“我知道了,您放心。”
她的长相非常有迷惑性,大眼睛又圆又无辜,声音软软,配上苍白的脸色,看起来就是个又乖又软的小可怜儿。
她在纪家大杀四方,在轧钢厂家属区的口碑却不算太差,这张软萌无辜的脸功不可没。
这还是原主为了震住纪家那群牛鬼蛇神,整天绷着一张小脸装凶恶的结果。
老村医和两个小年轻到的时候,其他知青都回去了,屋子里就剩下了大队长、赵红霞,知青点的老大哥耿栋,还有女知青这边的带头人郑学敏。他俩都是68年来的老知青。
看起来气氛还颇为温馨融洽。
老村医怒视两个小年轻:“这就是你们说的十万火急?”
两个年轻人看着大队长。
梁爱国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才不好意思的说道:“朱大夫,刚才的情况是真紧急。纪知青一进门就倒地了,我当时吓了一跳,赶紧让人去把您请过来。他们走了有十来分钟,纪知青就醒过来了。看着是还行,但是也得再请您给检查一下,别落下什么毛病。”
原主也配合着露出个虚弱的笑容。
朱大夫看着她这小可怜劲儿,也没再多说。给她把了个脉,又翻了翻眼皮,就下了结论:“路上折腾的。好好休息一下,给她点糖水喝就好了。”
医生下了结论,大家也都放心了。
大队长又叮嘱了她几句,才带着大家一起离开。
等到人都走了,原主又对赵红霞表示了感谢,才放心的睡了过去。
饿了两天,也没敢再吃东西,怕胃受不了。
所以今天早上,她刚醒来的时候,依然感觉到了难耐的饥饿感和疲劳感。昨天那一小碗杂粮糊糊,根本不顶事儿。
纪珊一边整理东西,一边整理思绪。
原主其实挺喜欢十里梁的。这个地方虽然贫穷落后,但是人还算淳朴,活也不算重,而且能吃饱饭,虽然吃的不好,但不会挨饿。
她和知青点的同志们相处的也不错。
在这里,她甚至感受到了难得的轻松和内心的平静,情绪也一点点的放松了下来。
她不用像在家里那样随时竖起尖刺。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干活,规规矩矩的做人就行了。没有人会故意刁难她!
很简单!不累心!
要不是之后的那次意外,她可以在这里坚持几年,然后通过高考回城。
从此走上自己的康庄大道!
唉!真是时也命也。
老天爷有时候也是真操蛋。
原主的表现实在是非常亮眼,她只要按照原主的意愿,好好活下去就行了。
踏踏实实的生活,有机会就回城,但不用为了回城而处心积虑。这是原主的想法,现在,也是她的想法了。
十里梁的活不重,是因为这里的良田不多,只有一部分地适合种冬小麦和玉米。其余的地都是山地,没办法人工浇灌,纯属靠天吃饭,只能种高粱和地瓜,还有少量的谷子。
在艰苦的年代,这种自然条件也是有优势的,地瓜不用交公粮,大家无论如何都饿不死。
即便是在十多年前的三年大饥荒时期,十里梁的人吃地瓜也能吃个七分饱。
就是吃多了胃酸,烧的心窝子难受,而且,那三年,整个十里梁上空都弥漫着一股不可言说的气味儿。
地瓜是一种植物根茎,它产生的气体并不是很臭,但也很让人一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