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人家留一半。
礼物的标配里还包括一块儿肉,被称为“礼条”,这是肯定会留下的。
别看过完年你需要走的亲戚恨不得有十几家,但其实你只需要准备一到两份礼品就行了。
礼品最大的作用,就是周转。你买的礼物送到了亲戚A家里,亲戚A家的礼品送到了亲戚B家里,亲戚B的礼品送到了亲戚C家里,亲戚C的礼品又回到了你家。
有人曾经给自己家的礼品做过记号,发现它在外面流浪了10天之后又回来了!
还有人开玩笑说:“走亲戚的最终结果,就是把新鲜的肉走到臭,然后把这块臭肉吃下去。”
这话有点夸张,春节过后天气是很冷的,肉可能是不新鲜了,但还不至于臭。
但要是赶上哪年天气不够冷,那确实是会臭的。
上泗的这些亲戚关系,要说“礼轻情意重”吧,你送的礼要是差一点,就会被人说道一整年。直到你明年送对了,才能一雪前耻。
要说大家看重礼物吧,还真不是,家里条件差点的客人,大家都会尽可能少留东西,有时候也就留个四分之一。一点不留也不行,会让人觉得你看不起他。
所以,大家可能更看重的是“礼”,而不是“物”吧。哪怕打肿脸充胖子,过年的这个“礼”也必须准备到位了。
宝珠家只有3门亲戚要走,一是姥姥家,二是姑奶奶家,三是方立夏家。前面两家需要全家出动,立夏姐家只要宝珠去就可以了。
平时走亲戚都可以随意,但是拜年就只能是晚辈给长辈拜。没有长辈去看望晚辈的道理。
方老头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他有个好姐姐。大姑奶奶名叫方修玉,性格开朗直白,人也孝顺。她嫁的比较远,都不在一个公社了。走路去她家,得快俩小时。
方修玉不是伏地魔,但她尽了最大努力帮助方学武兄弟俩,尤其是在方奶奶去世以后。在最艰苦的年代,她省下半袋地瓜干,自己亲自背着给兄弟俩送来。
大姑爷爷机缘巧合到了煤矿工作,成了一名矿工,职业便利,有时候能弄到点品质很差的碎煤,她也会让自己的儿子给送来一点儿。
方学武兄弟俩感念大姑的帮助,每年去看两三回,送礼送的心甘情愿。
宝珠家的亲戚初四就走完了。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悠闲时光。
傅彦怂恿方立秋兄弟俩:“你俩虽然是初中毕业,但也放下书本好几年了,我就更别提了,是自学的。究竟学到什么程度也不清楚,要不,咱们让宝珠给弄个学习计划吧,正好她现在还没开始上班,有空闲。”
方立冬拍着胸脯应下了这件事:“我去跟宝珠说。”
就这样,宝珠直接开小班授课了。
先给他们把初中的知识查缺补漏,夯实基础之后,再开始学高中的内容。
授课地点就在方大伯家里。
对于孩子们爱学习这事儿,家长们都是乐见其成的。立秋和立冬当年没能上高中,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成绩平平,确实没考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太好,没法儿让他们去复读了。
现在孩子们愿意继续努力,那当然得支持啊。哪怕学了也看不到实际的好处,但是学到的知识终归是自己的,跑不了。
这个小班的授课时间是灵活机动的,因为没过几天,生产队就开始上工了,过了正月十五,宝珠也要到公社去上班,就只有周六和周日能抽时间给大家补习一下。
好在时间还有很多,也不用太着急。
烧香台。这个是现在的款式。以前都是自己拿石头垒起来的。
礼条。70年代应该没有这么大。
之前说过的高粱苗扫帚。前面的叫扫帚,后面的叫笤帚或刷帚。沾浆糊也用后面那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