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西和杨勇开始赶集卖卤肉,杨文珍姐弟俩也想去帮忙,被她严辞拒绝。理由就是,你一个当老师的,要是卖肉的时候遇见了自己的学生怎么办呢?尴尬不尴尬?
杨文珍表示:“那有什么好尴尬的,而且老师的生意不得照顾一下吗?”
李晓西有点心动,但还是拒绝了她。在李晓西眼里,维护女儿的形象比帮她拉生意重要。更关键的是,她坚信好货不愁卖,哪用得着让一个年轻大姑娘去抛头露面啊!
至于儿子,道理也是一样的,万一遇见同学了怎么办?还是留在家里复习功课吧。
杨文远大惑不解,赶集卖肉遇见同学是个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他妈会担心他在同学面前没面子?大家都是努力生活混饭吃的,谁比谁高贵啊?
但是李晓西的脑回路明显和他不一样,在她眼里,当工人就是比农民体面,当学生就是比当小商贩体面。既然女儿和儿子已经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就尽量维持着吧。
杨文珍对赶集这事儿并不是太执着,主要是集上人很多,挤挤挨挨的,而且很嘈杂。
姐弟俩没能去赶集,当然也没闲着,在家里帮忙洗洗涮涮,甚至连半夜起来卤肉的活也接过来了,等到李晓西俩人走了,他们再睡回笼觉。
大概是姐弟俩现在爱表达了,还都有点儿厚脸皮+混不吝,再加上李晓西也感受到了被子女关心的贴心,也不再拒绝俩人的帮助。只是自己变得更加勤快了,有什么活就着急忙慌的抢着干了,留给姐弟俩的发挥空间不是很大。
生意做的不大,胜在踏踏实实。李晓西对卫生、质量都很严格,笑脸迎人,也从不缺斤短两,每次带去的肉都能卖光。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自己有了奔头,也就将放在子女身上的精力转移走了一部分,姐弟俩压力骤减。甚至都有了闲心大晚上打着手电筒去野外捉知了龟了。
有一天,李晓西他们从集上回来,一家人在一起喝茶闲聊。
李晓西神神说道:“今天在集上,赵家庄一个大姐,知道我们和大林家在一个村,来和我打听大林的情况呢。”
杨文珍:“???”
李晓西接着说道:“大林好像在相亲了,有媒人帮忙搭线,介绍了那个大姐的小女儿。人家也不能光听媒人说啊,私下里也得打听打听情况。我听这大姐自己说,她前头生了6个儿子,才得了一个小女儿,老来女,全家宠着的。所以提前得打听清楚了,省的女儿嫁过来受委屈。”
杨文珍:“!!!”
她也太能生了吧!
不对,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大林他不行了啊,相什么亲?结什么婚?这不是害人吗!她阳痿套餐都送出去那么久了,她就不信大林自己不知道!
杨文珍:“那您怎么说的?”
李晓西:“我还能咋说,实话实说呗。我就跟她说,我们虽然一个村,但是了解的也不多,就知道他家挺重视这个儿子的,又是上学又是花钱找门路安排工作,大林妹妹可就没这个待遇了。我还跟她说,大林妈就等着儿子赶紧娶媳妇给她生个大胖小子呢。”
杨文珍:“对对对,您说的对。”
李晓西:“我看那个大姐挺机灵的,就是不知道我给的暗示她听明白了没有。”
杨文远凑趣道:“妈,最近您看字典学了不少新词儿啊,连暗示都懂了。”
李晓西老脸一红,很快又挺直腰板:“领袖都说了,活到老学到老,你妈我才多大,学习一下怎么了。”
杨文远赶紧拍马屁:“没怎么没怎么,我是说,我妈太棒了,学的真快,比我爸快多了。”
杨勇:“……”
谢谢!我真的会谢!我就坐旁边喝个茶,一声没吭儿,别扯我。
自从决定要做小生意,李晓西和杨勇就开始学习了,俩人平均学历三年级半,勉强识得几个字,不是睁眼瞎而已。种地的时候不觉得,一旦开始接触外人,李晓西就担心自己会被骗。主动让杨文珍教她认字。
小杨老师直接教会了她拼音、偏旁部首以及查字典。
现在,两口子整天抱着小学生字典学的如饥似渴。
大林的事儿,李晓西也就随口一提,但是杨文珍把它写在了备忘录上。第二天,她抽空乔装了一下去赵家庄散布了大林不行的消息。那位女士确实是个疼女儿的,也没有管什么真假,直接就把婚事给拒了。
这种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这个消息从赵家庄传回了本村,并且迅速蔓延开来。甚至有好事者凑到大林妈身边隐晦的说了几句,看着大林妈难看的脸色,那人心里咯噔一下,这事儿搞不好是真的。
“那什么,也不知道是谁在胡说八道,要是有人再跟我说,我就帮你们解释一下。”好事者说完这句话就赶紧溜了。
解释个屁啊,这明显是真的。于是,她把大林妈的反应往外一说,这个消息基本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