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元璟和罗康出名之后,罗父罗母都不敢出门去捡垃圾了。他们害怕遇到老邻居,害怕别人会问:
“女儿和外孙都那么有出息了,怎么不接你们去享福呢?”
“小罗总他们是不是住着汤耗子(town house,早期网络用语)呢?”
“小罗总究竟有多少钱啊?”
“罗院士是不是受国家保护,出门有保镖的啊?”
“罗院士和小罗总吃的东西是从国外空运过来的吗?他们穿的衣服是不是从国外定制的?一件好几万?”
“他们家是不是还有看大门的,想要进去得先通报?”
这些话题,他们平时凑到一起议论有钱人的时候经常会提到,普通老百姓总是会对有钱人的生活感到好奇,他们好奇人家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住什么,吃西瓜是不是只吃最中间的那一小块,吃草莓是不是只吃尖,吃螃蟹是不是只吃蟹黄,是不是每天要吃燕窝,还要用牛奶泡澡?
他们闲着没事就喜欢讨论讨论。讨论到最后就来一句:“甭管人家怎么过,反正比咱们强百倍。”
现在,他们的女儿和外孙成了他们平时总是在议论的那种普通老百姓高攀不起的有钱人。他们几乎可以想象,只要遇到老邻居,知道他们和罗康之间的关系的人,肯定都会凑上来问。毕竟,之前只是大家的猜想,这回可是真的能一窥有钱人的真实生活了。
可是,他们该怎么回答呢?他们一无所知!
他们每年只能见到女儿一面,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外孙了。他们不知道女儿住哪儿,不知道她家里的电话,还是后来有了手机之后,罗康给他们留了个手机号码,才结束了他们和罗康之间只能由罗康单线联系的状态。
但他们也几乎不会主动联系罗康,长时间的疏远已经成了习惯,他们也并不知道该和罗康说些什么。
大概是当年他们在罗康离婚这件事情上的态度真的让她冷了心,这些年,罗康对他们只是做到礼节上不出错,多的,一点也没有。她不会再来帮他们做家务,不会再来陪伴他们,带他们去吃饭,给他们买衣服。罗康总是说,她很忙,又要学习,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实在抽不出时间过来,请他们多担待。她礼貌又客气,似乎之前那个事事为父母考虑,懂事又体贴,唠唠叨叨的让爸妈注意身体平时多休息有事等她来干的罗康,只是他们的幻觉,从来不曾真的存在过一样。
他们心里纵然奢望更多,但是也说不出口。毕竟当年罗康咄咄逼人的态度依然令人记忆犹新。他们的一切都给了儿子,以后老了也只能指望儿子,这是他们的选择。再说了,谁家的东西不是留给儿子的?谁家养老不是指望儿子呢?要是让女儿去养老,那不是把儿子的面子扔在地上踩?而且,从古至今,养老的不都是儿子吗?
他们不停的重复这些想法,努力说服自己他们没有做错!
但是,心里不是不失落的,不是不怅惘的。要是康康没有和他们生分,那该多好!
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命!他们注定就是两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没有过上好日子的命。
罗父罗母倒是没有想着去找罗康,他们只是在家里憋了几天,期待着这件事情的热度赶紧过去。但是他们有个好儿媳妇啊。
轻易不上门的张红英上门了。
这个儿媳妇,和他们相处的就跟陌生人差不多,每个月跟儿子孙子一起来吃顿饭,空着手上门,来了就坐那儿看电视,什么事也不干,吃完饭一抹嘴就走,把他们这儿当饭馆。
大孙子倒是经常来,除了要钱还是要钱,最近要钱要的更频繁了,说是找了个女朋友,要给女朋友买礼物,要陪女朋友出去玩,要请吃饭,请喝咖啡,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他自己的工资都不够用!
“你今天怎么过来了?”
罗母一看见她就问。态度也是冷冷淡淡。
上回张红英把自己买断工龄的钱全给了娘家弟弟买房,罗平在她这儿说漏嘴了,她就说了几句,“自己的小家不顾光顾着娘家”,这倒霉儿媳妇就气不过推搡她,说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从那以后,婆媳关系彻底破裂,连表面功夫都差点维持不住了,她跟罗平说,没事别来,她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
这件事上辈子也发生过,不过当时原主也在,她回来帮母亲打扫卫生,一看张红英跟母亲动手,立刻就上去把她打了一顿。她一辈子和大嫂打了两次架,一次是为了儿子,一次是为了母亲。只是儿子心疼她,母亲却跟她说,“有话好好说,那是你大嫂,别动手”。她和大嫂闹得厉害,人家婆媳后来倒是和好了。即便是原主,也是有点寒心的。
这辈子没有原主帮着出头,罗母也只能自己受着了。
张红英难得露出笑脸:“妈,瞧您说的。您是我妈,我没事还不能来看看您了吗?”
罗母看了看她空着的手,把意思表达的明明白白。
张红英脸皮厚,尴尬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