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大牢。
士子们刚进来的时候,觉得能青史留名了,一个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觉得自己牛逼轰轰。
可连续几天下来,他们心态渐渐崩了。
虽然颜栋梁每天都来送好吃的,可被关在臭烘烘的大牢里,暗无天日,谁的心态不会崩。
有些人已经后悔,悔不该当初一时冲动,跟着进了牢房。
他们想家了。
原本誓死追随杨再兴的那颗心,也动摇了。
不少人垂头丧气,像是霜打的茄子。
如果此时刘世昌或者梁广初再来放他们出去,他们一定会跑得比兔子还快。
颜栋梁又送了饭菜进来。
还是一如既往的丰盛。
趁着大伙狼吞虎咽的时候,他悄悄对杨再兴说道:“杨公子,计划已经成功了,铜人已经被靖安司带去了京城,各种谶语也流传开来,刘世昌和梁广初非死不可了。”
杨再兴嗯了一声。
谶语加谶物,刘世昌和梁广初就是不死,也得掉成皮。
可颜栋梁又忧虑起来,“杨公子,万一刘世昌和梁广初狗急跳墙,对你不利,可如何是好?”
“再狗急跳墙又怎样,那些事又不是我做的,他们没有证据。”
杨再兴伸出手,“让你带的纸笔带来了吗?”
颜栋梁急忙拿出纸笔。
杨再兴拿起毛笔蘸
墨,在墙上写了起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众士子见杨再兴泼墨挥毫,也顾不上吃饭,纷纷跟着念了起来。
杨再兴写一句,他们念一句。
整个大牢都在回荡着《正气歌》。
士子激动万分。
他们先前听过杨再兴所作的把酒问月,无不倾倒。
如今亲眼看见杨再兴写下正气歌,见证杨再兴浩然正气,这个大牢,没白蹲。
写完,杨再兴将毛笔一扔。
这个逼让他装的,令士子们的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
“杨先生写正气歌,以明心志,乃是吾辈楷模,请受吾等一拜。”
在王安在和司马敬的带领下,众士子纷纷跪倒在地。
牢房里,只有颜栋梁还站着。
他有些懵。
大家都跪了,自己要不要跪?
可自己跟他们不一样啊,自己身为圣人之后,为什么要跪?
自己跟杨再兴是好朋友,用不着跪吧?
他看向杨再兴,尴尬地笑了笑。
“杨公子,我会把你这首正气歌传遍天下,让所有人都明白你的浩然正气,让所有人都清楚,刘世昌和梁广初不过是跳梁小丑。”
“阿嚏…
…阿嚏……”
刘世昌和梁广初不停地打喷嚏。
梁广初面露凶光,“刘知府,你有没有察觉到不对劲儿,这些谶语都是我们抓了杨再兴之后才有的,你说会不会是杨再兴从中作梗?”
梁广初的脑子总算好用了一次,确实是杨再兴下狱之后,才有了这些谶语。
难不成这是杨再兴的后手?
梁广初心里瞎捉摸起来。
刘世昌问道:“难道这是杨再兴提前布置的?他早就知道我们要抓他?”
“很有可能,很早之前我就听说,杨再兴这个人做事走一步看三步,都要留后手,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击退匈奴。”
“我猜,我们查封他铺子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我们要对他动手了,那些谶语,还有那对铜人,都是他提前准备好对付我们的。”
提到铜人,两人想哭。
“刘知府,靖安司把铜人带去了京城,你觉得皇上会不会杀我们?”
想到此,梁广初有一种前列腺要崩的感觉。
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容忍谶语。
自己和刘世昌,要大祸临头了?
“刘知府,我们该怎么办,你是读书人,点子多,快想想办法吧。”
刘世昌其实内心早就慌了。
他暗自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慌,稳住。
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自己绝对不
能坐以待毙。
“解铃还须系铃人,目前只有一个办法,只要杨再兴承认这些都是他做的,你我就平安无事。”
“那还等什么,抓紧提审杨再兴,他若不招,就往死里打,打到他招为止。”
刘世昌当即决定审讯杨再兴。
衙役去大牢里提人,正听到众士子在吟诵正气歌。
他们才不管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