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汉听得甘正之语,义愤填膺说道:“你说甘先生没有读得几本书,那你们又读了几本书?怎也不见你们有什么大作如雷贯耳?你们这些国子监的学生,仗着身份,一个个眼高于顶,却不知眼高手低,自以为是。要论文才,甘先生胜你们百倍!”
苏轼与甘奇两个人的名字,有人印象深刻,有人只是偶尔听闻,要说大名鼎鼎,倒也说不上。
印象深刻的,比如刘几与甘正这些国子监的学生,那日汝南郡王府的诗会,这些人大多都在场。
甘正此时听得有人同时说出了苏轼与甘奇两个人的名字,当真的吃惊不小,他一直不愿意相信诗会的那个甘奇就是自己认识的这个甘奇,直到自己认识的这个甘奇与苏轼一起出现,不相信也没有办法了。
此时甘正即便此时直到了两个甘奇是一个人,但是心中还是有疑问,面前这个甘奇,自己认识他快二十年了,他真的能填词?真的写得出那篇《秋兰赋》?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说甘奇在街边与谁打架打赢了,甘正是相信的。说甘奇大笔一挥,出得一篇《秋兰赋》?甘正如何也不能相信。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释呢?
甘正想得片刻,倒也觉得不难解释,因为甘奇的父亲文才不错,填词作赋虽然没有什么大名声,但是平常里也是信手拈来,水平好坏另说,保不齐有那么一个超常发挥,写一些佳作出来,这就是很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甘奇填的词、作的赋哪里来的?
家中翻出来的呗!
这个解释极为合理。
刘几此时听得这两个名字,稍稍顿了顿,其实也有一些心虚,那日诗会当场,最后真正出彩的却都不是在场之人,反而是不在场的甘奇与苏家兄弟,此时已然当面,还起了冲突。
刘几自然会犹豫一下,想着要不要去出头,这般多少也有一些爱惜羽毛的想法,出头之后胜了倒是好说,若是败了,刘几嘴巴上虽然说不在意太学首席这种虚名,但是心中岂能真不在意?
不出头,又显得刘几怂,因为苏轼已经向他发难了,他还不无动于衷,这不也有直接认输的意思在其中了。
刘几犹豫几番,甘正却已然开口:“倒也不知这位所谓的甘先生有什么文才,能胜我等国子监学生百倍。”
赵宗汉闻言大怒,直接站起走到中间,与甘正面对面,开口说道:“我见你倒也面熟,那日诗会你应该在场,《秋兰赋》可曾读过?你们何人能写出这般赋来?”
甘正闻言一笑,说道:“哈哈……旁人不知也就罢了,我岂能不知?你问问甘奇,那《秋兰赋》是他写的吗?那词是他填的吗?莫不是在家中书房翻出来的?把他父亲的赋拿来说是自己写的,这世间岂有这般无耻之徒?”
赵宗汉气得不轻,他认识甘奇也有一段时间了,自然是相信甘奇的,自然要给甘奇正名,立马开口答道:“今日之题,不就是冬吗?头前几日,甘先生就在我家中现作了一曲梅,你今夜若是能把甘先生这曲写梅的词比下去,我赵宗汉当场与你磕头赔礼。”
甘奇与苏轼、苏辙听得此语,皆是目瞪口呆看着赵宗汉。赵大姐教出来的古道热肠,恐怖如斯!
苏辙还开口说道:“道坚兄,这位赵世子赌得有点大了啊。”
甘奇笑道:“不大不大,他姓赵,就算输了,满场何人敢受他跪拜大礼?不要命了不成?”
苏辙闻言一愣,也笑了出来:“这……就有点奸诈了,看不出来世子殿下还真有点六。”
却是那甘正闻言,直道:“他现写了什么梅,你念来听听。”
甘正倒也不信甘奇的爹真有这么多超常发挥,若是有这等文才,甘奇的爹早就冠绝汴梁城了,岂还能一辈子住在城外甘家村?一曲闻名就能天下知,不可能几曲大作,还窝在乡下进不了城,往来也从来不见什么名家。
甘正又不是没有见过甘奇的老爹,甚至也交流过许多回,甘正老爹有多少文才,甘正是心知肚明的,对国子监学生甘正来说,一个举人实在算不得什么,他自己如今年纪轻轻,也早已是举人了。甘奇的老爹若真是文采斐然,也不会考了好几次都不中进士,能有个一两次超常发挥,怕也是上天的恩赐了,算是做梦做来的。
赵宗汉撸了撸袖子,说道:“若不是我家小妹这段时间每日在家唱,我都还背不下来。今日就让你见识见识甘先生这一曲《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赵宗汉背完,左右看了几番,得意非常,还笑着回头与甘奇示意,口中又道:“如何?就问你们,如何?有谁不服?有谁想要我给你磕头赔礼的?只管站出来让我瞧瞧,你们这些国子监的学生,不是一个个文采斐然吗?出来让我瞧瞧你们的文采。”
甘